新京报讯(记者张建林)2015年至2021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于2022年发布普查结果。在国家林草局2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林草局生态司(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司长刘丽莉透露,今年计划启动开展第三次全国资源普查。

古树名木是十分重要的物种资源、景观资源和生态资源,它承载着传统文化,记载着历史变迁,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今年1月,《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从国家制度层面对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公布、日常养护管理、合理利用、文化传承等进行规范。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将正式施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市白云区钟落潭镇榕树。石建华 摄

刘丽莉介绍,《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规定,全国绿化委员会每10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距第二次普查启动已过去10年,从今年开始启动第三次普查正当其时,也是贯彻落实该条例的具体举措。

《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要求强化分级管理,针对不同树龄的古树名木,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规定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这对资源底数信息的准确性、全面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通过第三次普查完善资源数据库,便于精细化管理。”她说。

此外,第二次普查未覆盖国有林区原始林分和自然保护区,实际上这些区域大量的林木都是古树名木。刘丽莉表示,应该充分利用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手段,掌握这些区域的资源状况,以古树群形式分类加以整体保护。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各有关部门,抓紧制定普查工作方案,修订完善普查鉴定技术规范,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第三次普查,及时向社会发布普查结果。”刘丽莉告诉记者。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