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NBA 向来是一个因明星球员的流动而催生新趋势的联盟。如今,卢卡・东契奇离开了达拉斯独行侠队,披上了洛杉矶湖人队的战袍,成为了新球队的新面孔。这位在独行侠队就已作为联盟顶级控球者大放异彩的东契奇,在湖人队能否超越单纯的超级巨星角色,成为球队的未来和战术体系核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本次分析中,我们将以东契奇的首秀表现以及他过往季后赛的精彩发挥为依据,探讨卢卡・东契奇在洛杉矶湖人队可能构建的进攻体系,以及这套进攻体系开启湖人队新辉煌时代的可能性。

时代变迁,不变的控球者

与足球不同,在篮球比赛中,场上所有球员都需参与进攻和防守,球员不受位置的局限,无论司职哪个位置,只要实力足够,都能成为球队的王牌。卢卡・东契奇(控球后卫)、尼古拉・约基奇(中锋)、勒布朗・詹姆斯(小前锋),他们都是各自球队的王牌球员,但位置却各不相同。

然而,尽管位置不同,上述三位球员都能成为球队王牌,我认为原因在于他们除了具备出色的得分能力外,还能通过控球引领球队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勒布朗・詹姆斯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球员,不仅仅是作为球队的第一选择,还因为他虽是前锋,却拥有超越后卫水准的组织能力和控球技巧。因此,无论效力于哪支球队,勒布朗的全面性都能得以彰显,这是因为他在控球的同时,能够激活像德怀恩・韦德或安东尼・戴维斯这样的优秀得分手,在球场上扮演着指挥大师的角色。

控球者即战术体系

话题稍作偏离,让我们回到东契奇的话题。东契奇作为勒布朗之后引领湖人队新时代的新面孔,从以强大控球者为核心构建战术体系、实现新跨越的角度来看,这对湖人队的未来而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在篮球比赛中,控球者为何如此重要呢?我们通过几个场景一起来分析一下。

在昨天犹他爵士队与湖人队的比赛中,东契奇迎来首秀,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东契奇与贾里德・范德比尔特尝试挡拆,爵士队的护框球员劳里・马尔卡宁选择收缩防守位置并进行换防(Switch)。如此一来,就像照片中显示的那样,原本负责盯防底角射手的克拉克森,防守位置从底角被拉到了内线(篮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克拉克森这位底角防守球员的防守位置被拉到篮下,是为了限制顺下(Roll)的范德比尔特,而由于篮下可能出现体型错位,原本在 45 度防守八村塁的科林・塞克斯顿也会回防到油漆区。

在这种瞬间防守被拉向一侧的情况下,东契奇通过瞬间的横传球(Skip pass),将球传给位于另一侧弱侧(Weak Side)的达米安・琼斯,为他创造了空位三分的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横传球传出的瞬间,爵士队的防守被迫轮转(Rotation)。即便琼斯没能在克拉克森快速回防到底角的防守下出手投篮,将球传给旁边的八村塁,就会使位于上线的爵士队防守球员陷入同时防守位于高位的里夫斯和八村塁的困境(Get Two)。

就算防守球员优先防守眼前较近的八村塁,位于高位的射手里夫斯也会处于空位,必须有人去防守他。这样一来,在爵士队的轮转过程中,油漆区的防守球员就会减少为一人,突破空间也就被打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从这个场景就能明白控球者为何如此重要了吧?东契奇虽然没有得分和助攻入账,但他观察挡拆防守的反应,将横传球送到防守压力较小的弱侧,创造出场上的人数优势,趁着对手防守轮转、瞬间出现混乱的时机,让湖人队的其他球员获得得分机会。

(总结来说,东契奇的一次传球就能打破对手的防守战术,这一点极具启示意义。)

东契奇能激活队友?

作为顶级控球者和球场上的指挥大师,东契奇在独行侠队时就已经凭借自身能力凸显了角色球员的价值。

乍看之下,东契奇的挡拆看似普通,但其中隐藏着许多细节。我们来分析一下在与明尼苏达森林狼队的季后赛中,东契奇通过挡拆破解森林狼队防守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契奇借助双拖曳(Double Drag)设置的掩护移动,护框球员纳兹・里德的防守位置被拉了出来。这就造成了身高较高且移动较慢的中锋在前场直面控球者的极为不利的错位局面。你可能会想,那他不出来不就行了?没错,里德并非一定要出来防守东契奇。

不出来的话,东契奇就会投三分(这只是句玩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刚才的场景,看看球场上的情况。一旦完成换防,显然里德会被东契奇针对,所以麦克丹尼尔斯会贴身对东契奇进行包夹压迫,东契奇则准备传球。那么该把球传到哪里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答案取决于森林狼队的防守应对。当贾登・麦克丹尼尔斯换防后,康利需要防守顺下的麦克丹尼尔斯,这就出现了极端的错位情况。如果原本防守弱侧底角的纳兹・里德前来协防,东契奇就可以把横传球传给位于底角的德里克・琼斯二世;如果纳兹・里德继续防守底角,东契奇就可以把球传给顺下、篮下空间被拉开的麦克丹尼尔斯。

从防守方的角度来看,东契奇的这种 “进攻体系” 着实让人无奈,因为这迫使他们必须派球员协防,以防守麦克丹尼尔斯和小蒂姆・哈达威(核心在于凸显那些在进攻中没有特别天赋的球员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这份数据中,我认为最能体现麦克丹尼尔斯与东契奇对位后效率变化的指标。以常规赛数据为基础,可以看到有效投篮命中率(eFG%)从 69.0% 上升到了 78.0%,成功两分球中助攻所占的比重也从 67% 上升到了 7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各区域两分球(%)的比较来看,在华盛顿奇才队时,麦克丹尼尔斯篮下投篮的命中率为 75%,而在独行侠队时,这一命中率上升到了 84%。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角色球员的作用会根据控球者的能力而发生很大变化。

基于上述原因,对于球迷来说,目前在湖人队被视为不太稳定因素的范德比尔特,在东契奇的体系中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将是一个有趣的观察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契奇的进攻体系不仅能提升大个子球员的表现,我认为非大个子的其他角色球员在与东契奇一同上场时也能受益匪浅。看看上赛季独行侠队角色球员的三分命中率(%),可以明显看出与东契奇一同上场和不同上场时的差异(特别是底角定点三分,我认为数据会有明显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非大个子球员中,我谨慎预计,定点投篮和接球就投比重较高的八村塁,在东契奇的体系中效率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