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特朗普还没来,中美之间的生意往来就降低了。2024年前11个月,中美之间的贸易额进一步下降,是20多年来的最低值。
双方贸易额的下降,并非2024年才出现。还在2023年时,我国就不再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国了。

中美贸易,本质上在分阶段下降,背后也反映出贸易链在重组。特朗普很快就要来了,这种下降趋势还会持续吗?对下一步的全球贸易又将产生怎样的冲击呢?
20多年来的最低值
曾几何时,美国市场上的“中国制造”是那么的深入人心。但新年伊始,日媒率先嗅到了中美贸易的不寻常味道。

近日,日媒一篇报道明确提到,相比20多年前,中美贸易2024年的额度已下降到了最低值。
去年前11个月,我国出口美国的贸易额占比,在进出口贸易额的占比中下降到11.2%。相比我国加入世贸那年的水平,下降了4.6个百分点。

分别来看,去年1到11个月,对美出口的占比下降到14.6%,进口美商品的占比下降到了6.3%。
下降幅度很大,具体到不同的商品领域,我国已改变了在粮食进口上对美国的依赖。

像大豆的进口,在特朗普第一任期之前,我国从巴西进口大豆的比重为50%,美国的比重也高于30%。
随着特朗普发起贸易战,这一比重近年来一直在下降。去年前11个月,从巴西进口大豆的占比为70%,美国的比重则下降到了20%。

小麦进口方面,2017年之前对美国的依赖也较大,进口比重一度达到40%。截止到去年,这一比重已下降到不足20%。我国已改从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法国进口来填补空额。
中美贸易之间,我国从美国进口粮食的比重在下降,美国从我国进口电子产品则在降温。

电子产品需求衰退
美国进口的电子设备,由我国进口的比重在30%左右。去年,我国出口至美国的各类家电都在下降,半导体产品份额更是减少了一半。
这种大幅降低的背后,市场分析不一定是受贸易战的影响,而是电子产品需求,目前正好处在一个衰退的周期内。

自疫情以来,全球贸易都在低位徘徊。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大量的消费者在疫情期间进行了挥霍式消费。
这导致很多人美国人在疫情结束后,把钱都花在了外出旅游和就餐上,电子产品和家具装饰等消费则进入衰退周期。

数据显示,从2022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社会对电子产品的消费需求就在下降了。很多商家都积压了大量库存,为此不得不取消了新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中美间的贸易额呈下降趋势。一度被认为可取代中国制造业地位的东南亚国家,对美的各项贸易出口也在下降。

2023年前5个月,越南对美国的出口额下降了17%,韩国下降了12%。这说明,美国从亚洲进口整体上处在下行区间。
如果从贸易战的角度看,这应该是中美之间的双向脱钩,即在一项产品领域,彼此正在摆脱对各自的深度依赖,在进口上增加商品的多元化渠道。

不过在电子产品领域,美国从我国的进口规模虽有所下降,但整体的依赖程度还是很高。
规模减少不一定依赖降低
电子产品销量减少,只能说明市场整体处在衰退周期。然而在依赖程度上,美国实际上并没有实现多元化的渠道。

根据此前的数据显示,美国除了在家具等商品进口上增加了进口渠道,其他的电子产品设备,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脑,仍然主要从中国进口。尤其是锂电池产品,更是高度依赖中国。
2023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电脑、手机、锂电池、电子游戏机等商品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占美国从我国进口商品比重的27%。

这一规模其实相当大,锂电池的进口规模甚至还增加了。而美国进口的锂电池产品,80%都来自中国。
美国一直在试图增加进口渠道,但并不能彻底解决在产业链上对中国的依赖。消费下滑,表面上显示数据降低了,可进口商品的集中度,还是以中国的商品为主。

哪怕是增加对越南商品的进口,但美国内也分析,很多商品实际上还是来自中国。因为越南目前的制造业,离不开中国的供应链。
商品之间强烈的相关性,使得美国拓宽进口渠道的难道很大。反过来看,我国是电子产品大规模出口的一方,美国市场的比重在降低,但并不妨碍我们可以拓宽别的市场。

比如我国的芯片出口,整体规模在2024年突破了万亿大关。再比如锂电池,美国从我国进口的比重很大,可我国的出口总额中,美国的比重只有21%场。手机产品也是如此,我国对外出口的手机,销往美国的比重不到三成。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中美间的贸易额确实在下降,但是在很多领域,美国并不能拓宽购买渠道,对我国商品和产业链的依赖还很大。
更为关键的是,我国摆脱了美国单一市场,反倒逐渐拥有了更大的市场。

我国正在重组贸易链
虽然说是全球贸易,但实质上来看,是主要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中美贸易战之前,我国被誉为世界工厂和制造业中心,生产的多数产品,都销往了美国这个单一市场。
随着美国后来的作妖,我们并没有因为美国市场的萎缩而失去外贸,近年来反倒开拓了更多的其他市场。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流向了中东和拉美地区。尤其是面向新兴市场的手机和电动汽车产品,中国产品物美价廉,正在一步步取代西方的产品。
像汽车出口,2023年第一季度,我国超过日本,成为汽车最大出口国。再比如智能手机在非洲市场的持续扩张,多个品牌都是国产手机。

这种显著的变化,不仅仅意味着我国的商品取得了巨大的份额,更意味着在全球的贸易链上,我国拥有了重组和主导的地位。
数据是不会骗人的,抛开美国市场,我国在全世界正在主导贸易,中国产品的出口份额,正在快速碾压英美国家。

世贸组织的数据显示,十几年前,我国商品在全球商品出口中的比重为11%,2019年则上升到了13%。到2022年,这一比重又增加到了14.4%。
对比之下,美国在2022年的全球出口比重里只有8.3%。德国的比重更是只有6.6%,连我们的一般水平都达不到了。

过去,我们总能在历史书上看到,西方在全球倾销他们的产品。不知不觉间,我们的产品已经取代西方,成为全球贸易中比重最大的部分。
而这种局面,恰恰是美国近年来通过贸易战促成的。贸易战之前,我国商品主要深耕美国市场,一度认为还能有继续增长的空间。

贸易战之后,我国对美国市场不再抱有任何幻想。美国市场扩大还是缩小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已经转向全球更大的市场。
在这种显著的变化下,全球贸易链正在发生剧烈改变。哪怕特朗普威胁增加关税,我们实际上也不怎么害怕了。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正在失效
还没走进白宫,特朗普就威胁,要把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增加10%的关税。他甚至还提过一种更极端的说法,要增加60%。
在我国深度依赖美国市场之前,特朗普的威胁,确实会让我国的企业和商品措手不及。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逐步减少对美市场的依赖,特朗普的威胁正在失效。

不过从短时间来看,特朗普的关税威胁,还是能起到一定作用的。但这种负面影响,实际上对美国更严重。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我国正在开拓新的市场,而美国在电子产品领域,并没有拓宽购买渠道。

在这种局面下,未来我国出口到美国的电子产品占比“小”,美国进口的占比因为渠道窄则显得“大”。
这样一来,特朗普如果真加高关税,反倒都霍霍到美国人自己身上了。当然,特朗普也不是傻子,大众能看到他同样也能看清。

因此其上任后,在中美贸易问题上,肯定会采取新的措施。也因此未来的贸易战,则更多围绕贸易链的组合而展开。
除了贸易链正在实现重组,我国世界工厂的地位非但没有降低,还在进一步升级和增强了。

从世界工厂到世界母工厂
最近几年,外界一直在谈制造业专业,一度都认为东南亚和印度,能取代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然而2024年的数据显示,我国仍然是世界的工厂。
在工业制造业的增加值上,我国的占比是世界的三分之一,G7国家的总占比为三分之一,世界其他国家的占比为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我国一国的规模,就能抗衡全球所有的国家。这样的规模,世界任何国家都难以撼动。
而且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我们不光拥有世界工厂的地位,还会升级到世界母工厂的地位。

像手机和汽车,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海外建厂,产业在外迁,而企业总部还在国内,产业链的掌控上,我们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比如服装行业,最近几年已转移出去了大部分,但印染技术和纺织机械设备的制造,依然牢牢掌控在我们自己手上。

结语
中美贸易额确实在降低,但依赖程度减小的背后,也让我国能腾出精力来,在全球市场布局更大的贸易链。
特朗普只意识到了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依赖,但他似乎没有意识到,即便把中国产品赶出美国市场,中国依旧有能力在世界构筑别的市场。

说到底,无论是技术还是产业链的布局,中国都处在上游和主导地位,早已不是过去没有话语权和任人宰割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