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监管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一政策举措旨在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险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好地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指导意见》共分为六个部分,涵盖了新能源车险的多个关键环节,从降低维修使用成本、创新优化供给、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到加强监管、强化支撑保障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措施。
针对新能源车险维修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降低维修成本,丰富维修零配件供给渠道和类型,并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通过技术开放,提升动力电池的维修经济性。同时,指导意见还倡导探索建立保险车型风险分级制度,综合考虑低速碰撞试验结果、易损零部件价格、常见维修项目工时等因素,推动其与商业车险保费相挂钩,以实现更为精准的定价。
在创新优化新能源车险供给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引导建立高赔付风险分担机制、稳妥优化自主定价系数浮动范围、丰富商业车险产品以及优化商业车险基准费率等。特别是针对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指导意见提出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并上线运行“车险好投保”平台,任何新能源车主在常规渠道投保遇到困难时,可选择通过此平台链接保险公司投保,且保险公司不得拒保。财险行业将为高赔付风险的新能源汽车提供线上化的便利投保窗口,有效实现愿保尽保。
此外,《指导意见》还强调了提升新能源车险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性。要求保险公司推动经营提质增效、加强精细化管理,并主动顺应智能驾驶趋势,探索风险减量服务创新和开展安全性经济性研究。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驾驶风险因素已经从人的因素更多转向技术、软件和网络安全等因素,因此保险公司需要与汽车制造商、技术服务商等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强化数据共享和工作联动。
在加强新能源车险监管方面,《指导意见》要求提升理赔服务质效、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费率回溯监管、加强行业自律以及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新能源车险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最后,《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加强统筹协调、压实各方责任以及做好宣传引导等强化支撑保障内容。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协同合作,建立常态化联系工作机制,指导多家单位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依法依规开展新能源汽车相关数据共享。
据行业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保费普遍高于传统燃油车。2023年,新能源汽车车均保费比燃油车高出63%,即便扣除车龄等因素,新能源新车保费仍比燃油车新车高约10%。然而,与此同时,新能源车险市场却呈现出连续亏损的态势。2024年,全行业新能源车险承保亏损达到57亿元。因此,《指导意见》的发布对于解决新能源车险市场存在的问题、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