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新任国务卿卢比奥日前上任,成为了中美外交的焦点。

不仅因为他是知名反华人士,还因为他上了中国的制裁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称呼改变

在美国参议院以99票全票通过的决议下,卢比奥顺利接任国务卿一职。

此人对中国并不友好。

早在担任参议员期间,他便因多次发表涉港、涉疆的不当言论,干涉中国内政,被中方列入制裁名单。

这一制裁使得他无法入境中国,同时限制了他与中国企业或机构的合作。

这意味着,若中国不取消对其制裁,卢比奥将成为自中美建交后唯一不能访华的美国国务卿。

作为首位在中方制裁名单上的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本身充满争议。

在他上任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中国媒体对其译名进行了调整,从“卢比奥”变为“鲁比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细微的变化被一些美国媒体,解读为中方可能要因为其国务卿的身份而准备取消对其制裁。

对此,外交部给出回应。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这一译名的调整只是普通的音译优化,与制裁立场毫无关系。

相较于译名,更重要的是卢比奥本人的行为和言论。

中方明确表示,制裁的依据是其对中国正当权益的损害,而非其职务或名称的改变。

这一回应不仅否认了美媒的猜测,也表明中方在制裁问题上的立场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制裁的取消并非取决于中方的妥协,而是看卢比奥能否采取正确的态度、停止其对华的不当行为。

这一原则性立场凸显了中方对自身核心利益的维护,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

然而,卢比奥的行动似乎并未反映出调整态度的意愿。

上任后不久,他便开始推动对华强硬政策,试图通过多边机制和盟友合作加强对中国的遏制。

在其首次外交行动中,他召集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外长会议。

会议虽未直接提及中国,但意图显而易见,旨在通过强化盟友合作提升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实际上,“四方机制”就是奥巴马时期的亚太战略以及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印太战略的实际发展。

其针对谁不言而喻。

鲁比奥刚上任就迫不及待的召开安全对话,反应出其对抗中国的强烈心思。

在对话结束后,他又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通话,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的效力,并承诺加强两国安全与经济合作。

美国国务卿的保证,又会让菲律宾继续加强在南海的挑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确定性

尽管卢比奥的表态赢得了美国盟友的支持,但其政策效果却并不一定能达到效果。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是强烈依赖美国,但菲律宾也不会忽视于中国的巨大经济贸易带来的好处。

前段时间,中菲的第十次谈判,菲律宾的态度就说明了这一点。

一旦美国无法更好的帮助菲律宾建设,那么这些国家将立即改变态度。

这也很好的印证了一句话: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没有友谊。

想让印太国家对抗中国,美国就要拿出诚意。

事实就是如此,日印澳三国,对激化与中国的对抗并不热衷。

例如,澳大利亚此前曾试图在经济上摆脱中国,但在中国长达几年的制裁中,彻底醒悟,开始缓和与中国的关系。

日本近段时间则是在军事、经济、旅游等方面与中国交流频繁。

其首相石破茂,对抗中国的意愿并不强烈。

印度则与中国在边境问题上有所突破。

所以卢比奥的激进政策缺乏实际支持,可能会陷入孤立。

此外,卢比奥在外交能力上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以往的美国国务卿相比,他缺乏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经验。

其任命更多被解读为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安排,而非基于其专业能力。

作为特朗普阵营与建制派之间的桥梁,卢比奥需要维持政治平衡,同时应对国内外的双重压力。

他的政策若过于激进,不仅可能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还可能影响其个人政治前途。

中方对卢比奥的行为保持高度关注,并在多个场合重申制裁立场。

外交部明确指出,制裁针对的是损害中国利益的具体行为,而非针对某个职位或个人身份。

这种表态既是对卢比奥的警告,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宣示,中方不会因压力或试探而妥协。

与此同时,中方也强调中美高层接触的重要性,表示双方可在适当场合进行交流,但前提是对方需展现出务实态度。

在这一复杂局势下,特朗普政府的策略更加引人关注。

选择卢比奥出任国务卿,或许是特朗普政府需要一个具有强烈反华意愿的人员,来率先对中方发起试探,以观察中方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试探式外交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优势,但长期来看,若中方保持强硬,特朗普政府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其对华政策。

从中美双方的互动来看,未来的关键在于如何找到竞争与合作的平衡点。

中方不会因外界压力而轻易改变立场,而美国若一味采取对抗性政策,也可能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卢比奥作为新任国务卿,必须在美方利益与中美关系之间寻求平衡。

若能采取更为务实的态度,或许能为缓解当前的紧张局势提供契机。

从译名的变化到制裁问题的讨论,这场围绕卢比奥的外交风波再次彰显了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放大成为热点,每一次表态都代表着背后的立场与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