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5年1月17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介绍,2024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0828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9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54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人口1093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7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9‰。

从性别构成看,男性人口71909万人,女性人口68919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34(以女性为100)。从年龄构成看,16—59岁人口85798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60.9%;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943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8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6478万人,减少1222万人;城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城镇化率)为67.00%,比上年末提高0.84个百分点。

近些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一直呈下降趋势,且在2022年跌破千万。数据显示,2016年到2023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883万人、1765万人、1523万人、1465万人、1200万人、1062万人、956万人和902万人。

出生人口大增52万人,整体生育水平回到2022年,人口走势超出预期。

其一,后疫情时代的生育补偿效应,但这是阶段性短期因素。

其二,龙年偏好,龙在中国有着极为特殊的象征意义,自古国人就以“龙的传人”自居,而家长更以“望子成龙”为期许。

其三,刺激生育上升到国家层面,生育补贴、产假制度与房价回落形成共振效应。

因此,目前只是阶段性反弹,想要长期逆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