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图源网络
前言
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史上,有一位人物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的创业故事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商业传奇,充满了挑战、机遇与传奇色彩。
从最初的鹌鹑养殖,到饲料帝国的崛起,再到如今面对“千亿负债”的考验,这位企业家的经历展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坚韧与智慧。
从首富到“首负”,他并未因此退缩,反而越挫越勇,将低谷视为“磨砺”,这样的企业家怎能不成功?
小猪仔
那么,这位人物究竟是谁?在负债上千亿的情况下,他是如何扭转局面的?
刘永好及其创业历程
故事的起点并非农田,而是一家闪烁着电子管光芒的修理铺。年轻的刘永好敏锐地捕捉到了时代的脉搏,他与兄弟们尝试在电子产品领域创业。
在那个年代,电视机、收音机等电子产品还是稀罕物,掌握维修和组装技术的刘永好兄弟在乡里小有名气,常常有人上门求助。
刘永好
当然,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受挫的刘永好兄弟并未放弃,他们开始寻找新的突破口。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和思考,他们将目光转向了养殖业。
相比需要大量资金和场地的电子工厂,养殖业的启动门槛较低,也更符合当时农村的实际情况。
于是,在1982年,刘永好与三位兄长在新津县共同创办了“育新良种场”,正式开启了他们的养殖之路。
图源网络
他们敏锐地发现了鹌鹑市场的商机。由于当时鹌鹑养殖技术普遍落后,成本高,运营效率低,这个市场潜力巨大,为刘永好兄弟提供了施展拳脚的机会。
与传统的粗放型养殖不同,刘永好兄弟将科技创新引入鹌鹑养殖,这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他们成立了科研小组,对鹌鹑品种进行改良,并自主研发高产饲料。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培育出了产蛋率高达80%的良种鹌鹑,远超当时市场上的平均水平。这种高产鹌鹑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他们的鹌鹑蛋不仅畅销全国,甚至远销俄罗斯。
刘永好
几年之后,刘永好兄弟的鹌鹑养殖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他们也因此赚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鹌鹑大王”。
这段经历不仅为他们积累了资金,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刘永好兄弟对市场变化的敏锐嗅觉,这些都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永好
然而,市场总是风云变幻。鹌鹑市场的繁荣并未持续太久,随着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进入市场,鹌鹑蛋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
刘永好在前往广东采购时,偶然发现猪饲料销售火爆,这让他意识到饲料行业蕴藏着巨大的商机。敏锐的商业嗅觉告诉他,这是一个比鹌鹑养殖更有潜力的市场。
此后,刘永好兄弟立即着手研究开发猪饲料。他们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结合自身在养殖业的经验,并与科研机构合作,最终研制出了中国第一个国产乳猪饲料。
图源网络
“希望牌”乳猪饲料一经推出,便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其优良的品质和显著的养殖效果赢得了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1987年,第一批乳猪饲料荣获国家星火科技成果二等奖,这无疑是对他们努力的最佳肯定。饲料业务快速扩张,成为中国最大饲料生产企业,刘永好稳坐四川首富宝座长达30年。
以上内容参考自中国农村网的报道
然而,再厉害的商人也无法完全预测市场的走向。急于扩大产业板块的刘永好遭遇了一个重大的“滑铁卢”,究竟是什么导致他“栽跟头”呢?
生猪市场供需变化带来的盈利挑战
在饲料行业取得巨大成功后,刘永好并未停下扩张的脚步。
他敏锐地意识到,饲料和养猪是紧密相连的上下游产业,如果能够将这两个环节整合起来,将会形成更大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益。
刘永好
既然自己拥有优质的饲料,为什么不直接进入养猪行业呢?于是,刘永好开始将商业触角延伸到养猪领域,希望集团旗下专门成立了负责生猪养殖的子公司。
然而,养猪行业的市场波动性远比饲料行业更大。猪肉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显著,猪周期更是让众多养殖户又爱又恨。
随着生猪产能的逐步恢复,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再次出现,猪肉价格一度跌破成本线,给养猪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盈利压力。
刘永好
刘永好也未能幸免,他的养猪业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此前随着希望集团养猪业务的扩张,企业的资产规模迅速膨胀,从640亿增长到1367亿。
与此同时,负债规模也随之攀升。有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希望集团的负债达到了千亿级别,一年仅利息支出就高达十几亿元。
“千亿负债”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外界对希望集团财务状况的担忧,甚至有人认为刘永好的企业陷入了危机。
刘永好
但仔细分析希望集团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这所谓的“千亿负债”并非外界想象的经营危机,而主要是由应付账款、预收款、薪酬等构成的周转性负债。
这些负债是企业正常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只要企业保持良好的经营状况,这些负债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的。
事实上,刘永好的商业版图远不止饲料和养猪。多年来,他进行了多元化的投资布局,涉及金融、地产、乳业等多个领域。
刘永好
这些多元化的投资不仅为希望集团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分散了企业风险,增强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即使饲料和养猪业务面临挑战,刘永好依然可以通过其他产业的盈利来支撑企业的整体运营,这正是他多年来积累的商业智慧的体现。
以上内容参考自新京报2024年3月1日的报道
那么,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刘永好,究竟还是不是当地的首富了呢?如今的境遇又如何呢?
草根知本“合伙人之夜”
就在1月16日晚,草根知本“合伙人之夜”活动如期而至。这个一年一度的盛会吸引了300多位商界大咖和产业精英齐聚一堂,新希望集团的掌门人刘永好也出席了活动。
作为中国农牧业的领军人物,刘永好的一言一行都备受关注。他表示,今年活动的主题“磨”字有着深刻的含义。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发表精彩演讲
或许是想起了自己曾经的经历,刘永好对“磨”这个字体会很深。这么多年来,他磨机制、磨人才、磨转型,才有了如今的“新希望”。
紧接着,草根知本的总裁席刚也登台发言,他的话语与刘永好的观点不谋而合,更加深入地阐述了“磨”字的含义。
席刚提出,当下的创业者要“磨心、磨品、磨技”,还强调消费品行业需要创业者有足够的耐心和长期主义精神,要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去打磨产品,铸造企业。
草根知本“合伙人之夜”
他还特别强调了产品精神的重要性,创业者要有很强的产品精神去带领团队,在独特性、个性化、新需求等方面创新打磨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行业找到新机会或细分机会。
在场的企业家们都被这些富有智慧和远见的话语所打动,感受到了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精神和态度。
这个夜晚,注定是不平凡的。它不仅仅是一次商业聚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一次精神的洗礼。
草根知本总裁席刚做精彩演讲
相信经过这次活动,每一位参会的企业家都会带着新的思考和决心,继续在各自的领域里奋斗,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以上内容参考自中国新闻网2025年1月20日的报道
结语
从刘永好这位四川饲料大王的经历来看,即便是面临着“首负”的窘境也决不放弃,这种精神才是其真正的财富。
而上千亿的债务,犹如一座大山压在新希望集团的肩上,正如刘永好在草根知本“合伙人之夜”上所说的那样,关键在于一个"磨"字。

图源网络
从“首富”到“首负”,如今的刘永好依然活跃在商界,他的经历无疑是一部商业传奇。毕竟,低谷期就是磨练的好时期。
那么,对于这样一位大起大落的商人,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