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分析一下美国最高法院关于TikTok的判决书。
1月17日,美国最高法院就“TikTok诉加兰德案”作出了终审判决,九名大法官维持了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United State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的原判,一致判处TikTok败诉。
我先带大家快速回顾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2024年4月20日与4月23日,众议院与参议院分别通过《保护美国人民免受外国对手控制下的应用程序侵害法Protecting Americans from Foreign Adversary Controlled Applications Act》,当时该法案与援乌援以法案捆绑在一起。
2024年4月24日,拜登签署该法案。次日,《保护美国人民免受外国对手控制下的应用程序侵害法》正式生效。这部法律规定:字节跳动需要在法律生效后270天内出售TikTok,否则美国的手机应用商店(比如苹果的App Store)、网站等就不能向用户提供下载TikTok的服务,如果继续允许用户下载TikTok的话,那么这些手机厂商、网站等,就会被罚款。
2024年4月25日到2025年1月129日,刚好270天。该法律同时规定,在满270天后,如果总统认为剥离事宜取得进展,那么可以再给予TikTok最多长达90天的一次性宽限期。
TikTok状告现任司法部长加兰德的案子,则始于2024年5月7日。
在2024年5月8日的文章《TikTok把美国政府告上了美国法庭》中,我分析过当时的情况,以及TikTok的诉求,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简单点讲,TikTok认为该法律的出台,损害了TikTok的宪法第一修正案权利(言论自由权利),并且有违宪法第五修正案与宪法第一条第九款。
(上图为TikTok在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起诉状内容节选)我在去年5月8日的文章中,曾提到过,TikTok拿宪法第五修正案与宪法第一条第九款作为依据,是有问题的。
2024年12月6日,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做出一审判决,三位上诉法院法官,以3比0的判决结果,一致认为:《保护美国人民免受外国对手控制下的应用程序侵害法》未侵犯到原告的言论自由权利,不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因此判决TikTok败诉。
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书很长,有92页,这个判决书太长了。
巡回上诉法院在判决书中认为,在有关言论自由权利的案子中,法院有两套审查模式,一套是严格审查模式,一套是宽泛审查模式。巡回法院认为,姑且认为此案应该采用严格审查模式,那么,即使在严格审查模式下,法律也不违反宪法第一修正案。
同时,巡回上诉法院认为该法没有侵犯TikTok根据宪法第十四修正案所享有的受法律平等保护的宪法权利。

巡回上诉法院还认为:该法律没有违反宪法第一条第9款的内容,即没有违反Bill of Attainder条款。
同时,巡回上诉法院还认为该法律没有违反宪法第五修正案中的“征用条款taking clause”,所谓征用条款,指的是未有合理赔偿,未用于公共用途时,不得征用他人财产。
基本上,巡回上诉法院没有采纳TikTok的主张。
在判决书的第65页如此写道:For these reasons the petitions are, Denied。
意思是:基于这些理由,驳回原告诉求。
判决书后面的内容是该巡回法院首席法官所写的协同意见,协同意见的主要意思是:这个案子,完全用不着使用严格审查模式,用宽泛审查模式就行了。在宽泛审查模式下,《保护美国人民免受外国对手控制下的应用程序侵害法》也是合宪的。
什么叫协同意见呢?就是指“我,某某法官,同意法院同事们的最终判决结果,但是我对推导过程有异议,我有不同的法理分析”。
协同意见和法庭多数意见,其实就是殊途同归的。
TikTok对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不服,于是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此时,距离法律所规定的最后时刻,仅剩下40余天了。于是,最高法院也决定加急处理TikTok的上诉案。毕竟时间紧,所以最高法院的判决书要短得多,只有27页。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析最高法院的判决。
首先,最高法院表明了自己的基调,那就是面对这个案子时,要谨慎,要就事论事,不要把该案扩大化,不做宽泛的解释,以防“未来感到尴尬”。
80多年的法兰克福特大法官在“西北航空公司诉明尼苏达州案”中处理与收音机飞机相关的案子时,便提到了这个原则。即面对新事物、新发明时,别瞎解释,要克制!
现在的最高法院认为,这个说法很对。
估计TikTok的律师一看到开篇这两段,就预感到大事不妙了。最高法院要克制,那可能就说明会采纳政府,也就是被告的主张(大多数时候,最高法院的判决书要看很多页之后,才知道谁输了谁赢了)。而且,判决书中提到的法兰克福特大法官,本就是一个在司法判决中非常克制的人。
紧接着,判决书分析起了TikTok的算法、推荐机制、个性化页面、违规审查机制等,这个没什么好写的,我就略过了。
再然后,判决书中提到了TikTok算法的发源地、维护地,源代码、情报、数据、操控、国家安全啥的,这些内容不涉及法理分析,本文也略过。
判决书回顾了川普上届任期内所签发的TikTok行政禁令,回顾了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一审判决。
最高法院认为:该法律其实不涉及言论,而是涉及股权剥离,因此是一部“内容中立法案(Content-neutral law)”。
既然是内容中立法案,那么使用宽泛审查模式就可以了。
最高法院认为:这部法律没有针对特定言论,也没有规范言论,也没有对TikTok上的内容施加限制、或是惩罚啥的。
TikTok认为,这部法律基于TikTok的身份,而限制了TikTok本身的言论,这是一种言论偏好。
最高法院说,确实,如果一部法律基于发言者的身份,而对其言论进行限制,那么就需要采用严格审查模式对这部法律进行审查。
但是,最高法院话锋一转,说,法律只是要求TikTok进行剥离,这压根儿就不算言论偏好。

最高法院又说,确实,现在是信息时代,所以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啥的,都是很普遍的行为。但是你们TikTok不一样啊,你们规模太大了,在美国有1.7亿用户,而且……(省略几百字)。
所以,最高法院写道:我们最高法院不能采用严格审查模式审查那部法律,我们最多也就采用宽泛审查模式了。
感觉写着写着就有些不好写了,一些重要内容不太好表达出来,不太重要的内容吧,又没啥意思。
干脆写结论吧:
结论的最后四行写道:“我们总结认为,法律中被挑战的那些部分,不侵犯原告的宪法第一修正案权力。所以,哥伦比亚特区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的判决有效。此令。”
然后就是索托马约尔大法官与戈萨奇大法官的协同意见,没啥说的。如果是少数派意见的话,倒是还值得详细分析一下。
现在,TikTok已经在美国停止了服务。川普说他上任后极有可能(most likely)给予TikTok长达90天的宽限期,如果他真那么做了,TikTok就可以暂时恢复服务。
如前所述,如果取得进展的话,那么法律允许川普这样做。什么样的结果算是“进展”,这取决于总统。
但同时,宽限期只能给一次(one-time extension),最长为90天(no more than 90 days)。
如果川普真给了宽限期,那么按照法律要求,TikTok还是需要剥离。剥离不了的话,仍然不得不停止服务。除非国会通过一部新的法律,推翻当前的《保护美国人民免受外国对手控制下的应用程序侵害法》,并允许TikTok继续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