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16日,市场全天冲高回落,三大指数小幅上涨。截至收盘,沪指涨0.28%,深成指涨0.41%,创业板指涨0.66%。盘面上,大消费股集体走强,家电、零售、食品、电商等板块领涨,小红书概念股持续活跃。下跌方面,人形机器人、半导体等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目前工作调度情况,全国各地将从1月20日开始陆续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具体实施时间以当地的通知为准。

商务部:手机补贴1月20日起陆续实施

商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手机补贴政策称,全国各地将从1月20日开始陆续实施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补贴,具体实施时间以当地的通知为准。手机补贴是购新补贴,不用提供旧手机。手机换新补贴采取支付立减方式,不论通过线上平台还是线下实体店都可以享受支付立减。

商务部在发布会上介绍,消费者购买补贴产品后,需要配合完成信息采集和产品验证工作。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表示,手机等产品单价高、体积小、流通性强,采取支付立减方式进行补贴,给补贴资金的监管带来挑战。为确保国家补贴资金的安全,需要消费者在购买补贴产品后配合做好必要的信息采集和产品验证的工作,这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希望大家予以理解和配合。商务部将指导各地尽可能优化操作流程,简化操作步骤。

1月15日,商务部等5部门印发《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购新补贴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补贴品种和补贴标准,个人消费者购买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可享受购新补贴。每人每类可补贴1件,每件补贴比例为减去生产、流通环节及移动运营商所有优惠后最终销售价格的15%,每件最高不超过500元。

长江证券表示,随着消费品政策落地,补贴力度加大有望带动需求向上。天风证券研报则认为,手机等产品购新补贴或拉动半导体需求。在AI提升了新产品的使用体验的背景下,预计购新补贴或加速消费者换机,建议关注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相关芯片需求的提升。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这将会极大的带动这三类数码产品的销售,可能会撬动上千亿的总销售额,拉动数码产品的销售增长速度。整个“两新”可能会带动上万亿消费市场的增长,从而起到提升消费的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消费需求不足,投资增速下降,导致很多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因此提振消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实施“两新”能够有效地提振消费需求,带动消费市场的回升,在2025年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支持消费增长。

机构看多A股,认为慢牛可期

中邮证券认为,2025年A股的资金面并不能支撑起一波长久的水牛,虽然居民部门积累了大量的净存款,但居民部门将这些存款投入股市的风偏条件并不满足。在地产周期下行导致的居民资产负债表调整过程中,有着A股市场最大流通股持仓的噪音交易者会形成从权益资产撤离的一致行动。目前A股估值已经快速修复到长期的平稳中枢以上,需要有基本面向好的迹象才能像2020年一样走出基本面慢牛。

中邮证券进一步表示,2025年A股配置和2024年最大的不同是我们能展望到一些基本面改善的因素可能发生,但具体的时机和程度仍然难以把握,在2025年初进行全年的行业配置是非常困难的,并没有一个胜率和赔率都适意的大方向可以作为全年持仓的趋势性交易选择。在此我们认为2025年进行配置的核心思路在基本面钟摆回荡的起点去抓住细小的确定性,而宏观叙事的趋势性主线交易更可能是2026年需要考虑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