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新闻13日消息,1月11日,装载着超1000柜、总重超2万吨智利车厘子的国际货轮缓缓靠泊广州南沙港。

这是2024-2025车厘子新产季以来,南沙口岸单次进口量最大的一批智利车厘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货量逐渐增加

价格也更加亲民

随着车厘子到货量逐渐增加,价格也更加亲民。

此前报道,在杭州的一家水果店里,记者从店员那里了解到,

车厘子从上市到现在,价格一直在下降,刚上市价格在1200-1500元一件(5公斤)左右,

现在价格在220-230元一件(5公斤)左右,降幅达80%。

近一个月价格进入缓慢下降期,不过不同的品种价格波动不同,好货价格依然坚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查询杭州市车厘子近15天的批发价格发现,

除了在元旦附近,受节假日影响,价格有所上升之外,车厘子的批发价格总体呈下跌趋势。

据了解,我们平时吃到的进口车厘子主要来自美国、智利和加拿大,

这些国家的车厘子种植地与中国隔着半个地球,运输时间动辄20-30天。

漂洋过海不腐烂

保鲜秘诀少不了

按理说,新鲜水果的损耗率高得惊人,

它又是如何光鲜亮丽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车厘子的保鲜秘诀从源头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种植户通常选择果实七成熟的时候,此时的车厘子乙烯释放较少,延缓了衰老过程。

采摘后的车厘子也不是直接装箱,而是经过“冷激”处理,就是将新鲜车厘子迅速浸入冰水中降温。

接着,车厘子会进行清洗,并喷洒一层食品级保鲜剂。

车厘子运输中并不是普通的塑料袋装,而是使用了气调包装技术。

氧气少了,车厘子的呼吸作用会减弱,就像进入了“休眠”状态,代谢变慢,保存时间就更长。

采摘后18小时内,它们会被送到冷库,迅速装进专业冷藏集装箱。

所以说,进口车厘子能实现"漂洋过海不腐烂",靠的绝不仅仅是自然条件,而是一套完整的保鲜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小一颗车厘子,乘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东风,

从大洋彼岸飞到寻常百姓家,价格也逐渐从昂贵到"亲民",

见证了开放的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含纤维素不易消化

不可一次性过量食用

只是近来,国内多地都出现了狂炫车厘子引发身体不适入院急救的案例。

近日,四川成都一女子怀孕5个月,觉得嘴巴没味让老公特地买来车厘子。

结果吃了一斤车厘子后就开始不舒服,更是上吐下泻,孕肚也开始发紧发硬。

两人赶去医院,经医生诊断症状疑似为食物中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独有偶,1月5日报道,

近日,广东一女子发视频称,买了5斤车厘子,吃了3斤。

起初只觉得喉咙有点肿痛,以为只是普通的上火,

结果后续开始高烧至39.5度,到医院输液治疗后又因药物过敏,变成了“悲伤蛙”,再次因呼吸受阻紧急输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子无奈吐槽:“大家不要学我,现在只能戴墨镜去吃猪脚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消化内科汪玲羽副主任中医师介绍,

车厘子富含纤维素,不易消化,尤其对脾胃虚弱的朋友来说,

一次性吃太多,容易出现上吐下泻类似肠胃炎的症状。

汪玲羽分析,“车厘子含铁量较其他水果高,有助于补充铁元素改善贫血,但不至于达到网友说的铁中毒。

如果车厘子不够新鲜、霉变等,则有可能造成食用者急性肠胃炎。”

除了脾胃虚弱的人不宜多吃车厘子,汪玲羽提醒,车厘子性偏温,

湿热体质的人也不要多吃,否则易有口干舌燥、口腔溃疡、便秘等上火表现。

其实,任何水果都不要一次性吃太多,更不能代替主食。

汪玲羽提醒,适当吃水果可以补充维生素有益身体,但一定不要过量。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人每天摄入200-400克不同种类的新鲜水果,

一般就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但老人、儿童、孕妇、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编辑 崔可腾 综合央视新闻、极目新闻、每日经济新闻、长沙晚报、钱江晚报、杭州网、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福建省武平分公司、陕视新闻、金羊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