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环球网爆料,住在中国10年的英国博主Jason回到英国,频频吐槽:英国为啥到处都是垃圾,我想回中国了!


刚到家乡伦敦,博主就发现了许多让他不舒服的事情。首先,从机场到地铁站,他就遇到了一连串的麻烦。英国的地铁系统与中国的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

除了住宿,食物的价格也让他感到吃惊。博主买了一份炸鱼和薯条,外加一杯咖啡,花费了292元人民币。
在中国,类似的餐饮可能花不了那么多的钱,但在伦敦的富人区,物价就是这么高。

而且,英国的环境卫生让博主很不舒服。虽然伦敦是一个大城市,但街道上却随处可见垃圾堆积,路面上满是被丢弃的口香糖,还有很多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即使是在市中心,垃圾堆积、环境脏乱的问题也十分严重。
无独有偶,美国网友也在网上热议:凡是来过中国的外国人,是不是回国以后都开始感觉不方便了?
近日,美国知名问答网站Quora上一个关于“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回国后的适应问题”的讨论引发热议。数百名曾在中国工作生活过的外国网友纷纷现身说法,分享他们返回母国后的“不适应感”。这种现象被他们戏称为“中国后遗症”,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成就的广泛关注。

便捷生活方式的巨大反差
移动支付的普及度是最让外国人感叹的话题之一。一位美国电力工程师Johnson在深圳工作两年后回到新罕布什尔州,发现自己很难适应必须随身携带现金和信用卡的生活。“在中国,一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支付需求。回到美国后,我不得不重新习惯刷卡和现金支付,这感觉就像时光倒流了十年。”
共享经济的发展水平差异也让很多外国人倍感困扰。英国学者Ken提到,在深圳,地铁、共享单车、网约车等交通方式随手可得,城市出行极为便利。而回到曼彻斯特后,“光是从机场回家就让人头疼,公交车一天只有一班,不得不依赖昂贵的出租车服务。”
数字化基建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来自澳大利亚的作家Croucher对中国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印象深刻。“在苏州,千兆光纤让我享受到飞一般的网速。而在悉尼,我们还在为网络速度发愁。”他表示,中国在新基建领域的投入和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外卖配送和快递物流更是让老外们赞不绝口。“在中国,20分钟内就能收到外卖,快递隔天必达。而在美国,外卖服务范围有限,快递配送时间往往需要3-5天。”一位在上海工作过的美国医生这样对比道。
这种“后遗症”现象折射出的是中国在数字经济、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的长足进步。近年来,中国在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创新发展,不仅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让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见证并受益于中国的发展成果。
事实上,这种“不适应”恰恰印证了中国在提升民众生活品质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我们在享受这些便利的也应该继续保持开放和创新的态度,推动数字经济和智慧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对于那些来过中国却无法留下的外国朋友来说,或许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再享受这里的便利。
但正因为有了这些“反差”,中国的优势才显得更加珍贵。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强大的中国,也期待更多的人能了解和感受到中国的魅力。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