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封神演义》这本书中,读者可以看到许多道教文化的元素,如道教神仙体系、道教法术与符咒、道教服饰与仪式以及道教思想与价值观等方面。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书中的情节,也体现了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而青城山作为道教发祥地之一,也是各类神话传说的灵感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教祖山:青城山的传奇身世

道教,中国本土唯一宗教。当今道教史的研究者大多把东汉晚期张陵天师在西蜀所创天师道(亦称五斗米道、正一道)作为道教出现的标志。相传,东汉末年,五斗米教创始人张道陵行医布道,途中看中了青城山的幽深涵碧,在此结茅传道,123岁时在山中“羽化登仙”,青城山便成为了五斗米教的祖山。山内天师洞相传就是当年张道陵传道、讲经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素材源:陈和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神仙都会之府”

道教兴盛

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张道陵在青城山创立道教。晋代后,青城山道教逐渐兴盛,宫观增多,道士人数增加,范长生曾隐居修道。隋唐时达到鼎盛,宫观遍布,道士众多,体系完善,涌现出杜光庭等著名道士和理论家。到了明清时期青城山道教仍保持兴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宫观遍布

晋代后,青城山道教渐兴,极盛时有七十余道观和一百八十胜景,现今保存十余处古迹,如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山上古建筑与自然山水相融,展现出道教崇尚自然的审美法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清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师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君阁▲

高道辈出

张孔山真人于清咸丰年间入青城山中皇观为道士,善琴艺,为蜀派古琴代表,创作《流水》、《高山》等琴曲;李太浩真人在清康熙初年入青城山真武庵修行,擅长管理,使破败庙宇重焕生机,接管上皇观并推动贡茶生产;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隐居青城山白云溪,完成多部道教经典著作,文学作品如《虬髯客传》等亦成为中国文学史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城山下武侠梦

上文所提到的中国武侠小说鼻祖之一的《虬髯客传》就诞生于青城山,艺术来源于生活,当年杜光庭隐居青城山创作之时他的灵感来源就是青城武术。一定程度上来说,青城武术的精神是奠定了后来武侠作品中的侠义情结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城山不仅以自然美景著称,更因青城武术的千年传承而蒙上神秘传奇面纱。青城武术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其武学理论与道学思想相通,都强调顺应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2021年5月,青城武术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据折耳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阐截之争——神魔背后的道教派系大战

在《封神演义》中,阐截之争是贯穿整个故事的重要线索之一,代表了道教内部不同派别之间的冲突与斗争。

阐教注重“阐明天道”,其门下弟子多为人类修士,注重修身养性,追求长生不老和超凡入圣。以元始天尊为教主,主要人物有云中子、姜子牙、南极仙翁等。

截教则强调“截取一线生机”,其门下弟子众多,包括人类、妖族等,认为万物皆可修行。以通天教主为首,门人包括多宝道人、金灵圣母、赵公明等。

《封神演义》中的阐截之争是一场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争端。它不仅涉及了众多神仙和妖魔的生死存亡,也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这场争端不仅改变了封神世界的格局,也对后世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预告片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城山,中国神话故事的灵感之源

青城山,这座神秘的山脉,不仅是自然风光旖旎之地,更是中国神话与传奇的灵感圣地。传说,张道陵在此设坛斗法,凭借超凡法力和符箓咒语,降服了六大魔王和八大鬼帅,为人间带来了安宁。远古时代,宁封子隐居青城,黄帝向其问道学会龙行术,青城山也因此被封为五岳丈人山。更有青城道士徐佐卿化身白鹤的奇异故事,他在唐玄宗围猎时中箭不死,留下箭矢并预言皇帝将来访观,展现了古人的神仙信仰与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清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师银杏▲

青城山不仅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更是一座道教圣地。它孕育了无数道教高人,留下了许多神秘的神话故事。《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将于大年初一上映,记得去电影院享受电影带来的视听盛宴。而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作为电影的战略合作伙伴,景区更有线下打卡赠周边好礼活动,欢迎大家亲自来打卡这个“神仙”住过的地方!或许,在这里,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来自远古的神秘与幽静!

- END -

【听说 都在看】

赞一下再走呀~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