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国英,今年五十五岁,出生在一个北方的小山村。
小时候家里穷,兄弟姐妹多,我是家里的老二,从小就懂得吃苦耐劳。
后来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我就跟着村里人外出打工,辗转了好几个城市。
再后来,我嫁给了现在的老伴李建国,他是个老实人,比我大三岁。
结婚后,我们一起去了省城做点小生意,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现在,家里算是小康水平了。
儿子李浩今年三十岁,大学毕业后留在了二线城市工作,成了家,有了两个孩子。
儿媳妇林珊是个温婉的人,平日里和我也算和睦。
按理说,儿子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和老伴也该清闲了。
但人到中年,日子却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轻松。
最近,儿子提了个让我犯难的要求——他想换套大房子,但首付差六十万。
我听了心里一沉,不是拿不出这个钱,而是拿出来后,我和老伴的养老钱可就没了。
我心里琢磨着,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可这事又不能直接拒绝,怕伤了孩子的心。
儿子李浩是个懂事的孩子,从小就不让我们操心。
他学习好,大学录取通知书来的那天,我和老伴高兴得喝了半斤酒。
可是,李浩大学毕业后,我们发现大家庭的亲情,似乎慢慢淡了。
他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逢年过节也只是打个电话。
每次见面,他总说工作忙、压力大,我也不好多问,总觉得孩子有自己的日子要过。
去年,李浩告诉我,他和林珊准备要二胎了。我当时心里挺高兴,想着多了个孙子或孙女是喜事。可谁知道不久后,他就带来了换房的事。
“妈,现在这三室一厅住得太挤了,孩子大了,玩具和东西太多,根本放不开。
我们看中了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首付要一百二十万,我们手里只有六十万,您和爸能不能帮我们凑凑?”李浩说的时候,语气很平静,但眼神里带着一丝期待。
我愣了一下,没立刻答应,只说:“这事儿让我和你爸商量商量。”
回家后,我把事情跟老伴一说,他立刻拍板:“这是咱儿子,帮肯定是要帮的!手头不是有点存款吗?都给他吧,咱们老两口还能省着点花。”
“那咱俩以后呢?存款全掏空了,要是咱们生病了或者出了什么事怎么办?”我有点急,声音不自觉地高了些。
老伴挠了挠头:“咱俩身体好着呢,别杞人忧天。再说了,儿子有难不帮,咱们还能指望谁?”
我没再说话,心里却觉得别扭。帮孩子是应该的,可我总觉得,这事儿不能这么简单就答应。
第二天,我带着这个问题去找了大哥赵国成。他比我大十岁,年轻时是个村里的“文化人”,后来当了村支书,现在退休在家,日子过得清闲自在。他一直是我们家里的“智囊”,有什么难事,我都喜欢找他商量。
“大哥,李浩想换房子,手头差六十万,要我们帮着凑。”我把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大哥抽着旱烟,沉默了一会儿,问我:“那你手头有多少钱?”
“有八十万。”我低声答道。
大哥笑了笑,眼神里透着一丝机灵:“就这点钱全给了儿子,你和建国以后靠啥?养老靠谁?”
“可是不帮,他是不是会觉得我们做父母的不够尽心?”我有点委屈,甚至觉得自己有点自私。
“国英啊,你得明白,帮孩子是情分,不帮是本分。你们这代人一辈子省吃俭用,可孩子们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你要是现在全掏空了,以后真有事了,怎么办?别光看眼前,得留条后路。”
听了这话,我心里像是被敲开了一扇门。是啊,不能光想着儿子的困难,老两口的日子也得过。
回家后,我开始琢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决定用这八十万买套小房子,留给自己养老用。小房子两室一厅,地段还不错,离儿子家不远,将来我们老了,住得近,也能帮衬着点。
我把想法告诉老伴,他一听就急了:“你这不是多此一举吗?直接把钱给儿子不就行了,买小房子干啥?”
我摇摇头:“建国啊,咱们得想得长远点。钱给了儿子就是一锤子买卖,可房子不一样,咱们还能住,实在不行将来还能转手。你信我,这事儿我有分寸。”
老伴虽然不太情愿,但也没强烈反对。我在家里一直是“管钱”的那个人。
几天后,我叫来儿子一家,坐下来好好聊了聊。
“浩子,妈和你爸商量了。咱们手头有点积蓄,但直接拿六十万给你,咱俩以后就没啥保障了。我们决定用这些钱买套小房子,以后老了搬过去住。你们换房的事,我们能帮多少就多少,但大头还是得靠你们自己。”
儿子听了,有点失望,但最后还是点点头:“妈,你们想得对,确实不能把养老钱全掏空了。我们再想办法吧。”
林珊在一旁也劝李浩:“你爸妈辛苦一辈子,也该为自己多考虑考虑。咱们再努努力,看看能不能贷款多贷点。”
那一刻,我心里松了口气。儿子终究是懂事的,他没有因为我的决定而埋怨。
买房的事很快敲定了。大哥听说后,特地打电话夸我:“国英啊,你这一步棋走得妙!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但咱们不能把他们的压力全接过来,自己也得活得舒坦。”
老伴虽然嘴上还嘀咕几句,但慢慢也接受了这个安排。房子买在儿子家附近,既方便我们养老,也能帮着照看孙子。
日子继续过着,虽然不是什么皆大欢喜的大团圆,但我觉得,这样的选择才是对我们一家最好的安排。人生的路很长,帮孩子是一件好事,但为自己留条后路,才是活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