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回乡发年货:特警护送千万现金,11辆大卡车满载温情

这几天,江苏宿迁光明村格外热闹。

1月8号天还没亮,我就赶到了现场。

11辆大卡车整齐地停在村口,每辆车都装得满满当当。

村里的广播喇叭一大早就开始播放:建议大家多带几个人来,最好开三轮车,因为东西实在太多了。

说起这个光明村,可是出了个了不得的人物——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村民们都亲切地叫他“大强子”。

到了现场我才知道,今年的年货规模比往年更大。村委会主任告诉我:“今年34种年货,样样都是精挑细选的。大强子特意交代,要让村民们过个舒心年。”

年货清单上有这些:

  • 家用电器:冰箱、电视、空调等
  • 生活用品:食用油、大米、调味品
  • 过节礼盒:坚果、零食、水果、牛奶
  • 保暖物资:老人鞋、棉衣、保暖内衣
  • 数码产品:手机、平板等

我看到刘强东的父亲正在现场帮忙。这位朴实的老人穿着普通,要不是有人介绍,还真认不出来。他一会儿帮着搬东西,一会儿给老人让座,忙得不亦乐乎。

“刘叔,您儿子这么有出息,您一定很自豪吧?”我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普通通啦,”老人家笑着说,“主要是他妈教育得好。”这话说得,让我想起了那句“富不过三代”,但刘强东父母这份质朴,怪不得能教出这样的儿子。

正说着,一辆运钞车在特警护送下开进了村子。我打听到,车上装着1500万现金。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能领到1万元红包,刘强东的小学老师们更是每人能领到10万元。

“当年大强子上大学,全村一起凑钱。”75岁的张大爷告诉我,“那会儿家家都不富裕,可听说村里出了个大学生,大家伙都想帮一把。谁能想到,这孩子有出息了还记得我们这些老家伙。”

我遇到了当年资助过刘强东的王奶奶,她当时捐了5毛钱和一个鸡蛋。“那时候一个鸡蛋能买两个馒头呢,”王奶奶说,“可我想着,娃娃考上大学不容易,咱得帮衬着点。”

刘强东的数学老师李教授也来了。拿着10万元现金,这位老教师激动地说:“这钱正好给小儿子娶媳妇用。当年教书时就觉得大强子与众不同,就是没想到他能有这么大的出息,还这么念旧。”

村里的就业情况也让我很惊讶。一位村干部介绍说,光明村的就业率达到100%。京东在当地设立了产业园,村民想去工作随时都可以,而且待遇不错,有五险一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儿子就在京东上班,”一位大姐告诉我,“月薪8000多,在咱们这儿算高的了。更重要的是有保障,不用去外地打工。”

从刘强东的创业经历看,他的成功来之不易。1992年考上人大时,家里连学费都拿不出来。全村凑了500元钱,76个鸡蛋,才帮他圆了大学梦。

毕业后,他在中关村租了个小摊位创业。从卖光碟、卖电子产品起步,一步步做大做强,把京东打造成了全球知名的电商平台。

回报家乡这事,刘强东可不是一时兴起。早在2015年,他就开始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现金红包。2018年送年货,2024年又专门定制了上千件羽绒服发给乡亲们。

更重要的是,他在老家投资了40多亿建设科技产业园。2016年时他就说过,村里但凡会用电脑、会说普通话的,都被京东招去上班了。

从记者的角度看,企业家回报家乡有很多种方式。有的撒钱、有的捐物,但最难得的是既解决眼前需求,又谋划长远发展。刘强东做到了这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着村民们喜笑颜开地领取年货和红包,我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企业家发达了就忘了老家,有些却始终念着乡亲?

或许答案就在那76个鸡蛋里。那不仅仅是物质帮助,更是乡亲们的期望和祝福。懂得感恩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采访结束时已是傍晚,村里的年货还在继续发放。我看到一位老人家搀着老伴,慢慢地往家走。三轮车上满载着年货,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温暖而祥和。

这大概就是企业家回报家乡最好的模样。不是高调做秀,而是实实在在地为乡亲们谋福利;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持之以恒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