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兰州1月10日电 题:夜色中的110

新华社记者胡伟杰

警察节前夕,记者来到兰州市七里河区辖区人口最多、接警量最大、治安情况最复杂的派出所之一——西园派出所蹲点,跟随民警一同值班接处警。

西园派出所地处闹市之中,门脸夹在烤肉店和制衣店中间,毫不起眼。全所62名民辅警服务着将近7万名群众,其中近一半是流动人口。

上午9时许,便有群众陆续来派出所办事,有办理居住证的,也有办“两卡”签字的。10时许,第一个报警求助电话响起,有关家庭矛盾纠纷,接警记录显示有人动了刀。记者跟随民警很快便赶到小区,所幸虚惊一场,没人受伤。

“一般警情发生在下午和晚上。”副所长赵欣告诉记者,尤其到晚上,民警们都希望“今夜无警”,但往往事与愿违。

商贩争摊位,快递员送货后收不到货款,装修噪音扰民……电话一个接一个。

民警马程已在西园派出所工作近10年,他告诉记者,派出所处理的警情大多是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琐事。处理前双方都是情绪激动,互不相让,但只要警察到场,矛盾一般都能迅速化解。

入夜后,万家灯火交织于繁华街市。民警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晚8时40分许,七里河分局进行视频点名。8时51分,接到警情,显示有人自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发现是情侣矛盾,但女方尚未实施自杀,马程和辅警冯敏劝说调解了1个多小时。

回到所里,板凳还没坐热,又是一起警情。有人报警称闻到大量煤气异味。赶赴现场发现,有小区居民私自用空煤气罐给暖气片加压,造成残留煤气泄漏。

处理完这起警情,已接近晚上10点。有群众上门报警称孩子中午放学后走失至今未归。因为事发地位于老旧小区,监控画面不够清晰,民警张明调集周边多个监控探头,逐帧分析,最后锁定孩子在一处篮球场打球,没有人身危险。

记者发现,派出所老民警都有一项特殊技能,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声音中迅速找到问题关键,划清矛盾范围。晚7点左右,值班民辅警们因接警错过了食堂饭点,正在楼下餐馆吃面,突然接到消息,几个孩子家长找上门要求调解一起矛盾。

一开始,几个大人七嘴八舌地争吵着,声音越来越高,甚至开始推搡。眼看局势要失控,张明大喊一声,“一个一个说,慢慢来”,人群才安静下来。接着便是各执一词的控诉。

记者听得一头雾水。而张明已经找到了矛盾的原委。“你家小孩借了车子给别人家小孩,结果别人家的小孩骑上后不小心给撞坏了。是不是?”“对对!”两方人异口同声地说。“关键是找到撞小孩的大车,然后让交警部门去追责,再用赔偿的钱去修车。”就这样,一起即将演变为斗殴的矛盾被几句话给轻松化解。

晚上10点50分,几个年轻人又找上门希望民警帮忙找回手机。凌晨3点,记者算了一下,当天总共接了12起警情。西园派出所所长潘汝萃告诉记者,去年全所接警量超过5000起,绝大部分是矛盾纠纷和报警求助,平均每天超过15起,夏季警情多发时,一天可达30多起。

躺在民警腾出的床上刚睡着,又听到敲门声,记者看了下时间,刚好是6点。这次又是一起情侣矛盾引发的斗殴。

凌晨户外温度极低,除了派出所门口亮着的灯,街道上一片漆黑。寒风凛冽,耳朵冻得生疼,脑子却还是迷迷糊糊,两腿像灌铅一般步履沉重。“今天出了几个警了?”辅警冯敏问。“十几个吧。”民警马程一边打哈欠一边说,“今天还行,不算多,起码睡了一会儿。”

这起警情处理完,已经7点了,下一班民警又开始轮换值班,楼道里渐渐人声嘈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