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政策

多部门印发“指南”促进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

生态环境部官网1月6日消息,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近日印发《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负责人表示,“构建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该指引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产品碳足迹标准编制的重要依据。据悉,《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鼓励各方积极参与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制修订,确保实现2027年前制定100项和2030年前制定200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的目标,促进国内国际标准衔接互认。

点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编制工作指引》旨在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体系,积极推动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互相衔接、同向发力,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

中国气象局:增强城市气候韧性安全

2025年全国气象工作会议8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在会上表示,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态势,下一步将强化气象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健全以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持续提升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能力,全面推进气候变化研究型业务体系建设,加强监测、影响、风险评估与预警能力,完善气候变化适应和碳排放评估工作体系。推进城市智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城市气候韧性安全。

点评:增强城市气候韧性安全的举措,有助于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频发态势,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体现城市在治理能力上的创新和提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贡献力量。

ESG发布

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公布

市场监管总局官网1月8日消息,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联合印发通知,公布了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标志着我国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建设正式启动。此次试点聚焦市场需求迫切、外贸压力严峻、减排贡献突出、产业链供应链带动明显的产业,选取锂电池、光伏、钢铁、电解铝等10类重点产品开展试点,涉及全国2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据悉,下一步,市场监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工作协同和数据共享,制定发布统一的认证目录、认证实施规则和认证标识,加快构建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推动我国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工作。

点评:首批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名单的公布,有助于提升企业的透明度和责任感,推动企业采取更有效的减排措施;同时,有助于提升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绿色转型。此外,完善我国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将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ESG研究

科研人员分析10年数据 居民生活碳排放有何变化?

近期,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与碳资产研究中心相关团队在居民生活能源碳排放领域的研究成果显示,2010年至2020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及周边城市的居民碳排放量几乎翻了一番,能源代谢率增长了1.5倍。在这些因素的分解中,总体家庭增长和能源代谢率是影响大湾区碳排放上升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分别贡献了60%和32%。

点评:这项研究揭示了家庭部门在碳排放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了影响家庭碳排放的关键因素。这提示需要加强居民能源消费的低碳转型,推动绿色生活方式,以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

ESG投资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430.33亿元

央广网记者从生态环境部获悉,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交易及清缴工作顺利结束。截至2024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6.3亿吨,累计成交额430.33亿元。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发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重点行业,上述八个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国总量的75%。目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纳入的发电行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国总量比例约40%。

点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成交430.33亿元,反映了市场对碳排放权交易的活跃参与和日益增长的需求,显示了碳定价机制的有效性及其在促进减排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市场的发展也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推动资本市场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ESG观点

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王秀峰:ESG助力中国品牌提升国际形象和竞争力

近日,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席王秀峰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表示,企业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即ESG,客观反映并科学评价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质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抓手和衡量可持续发展行动的重要指标,国际社会要求企业加深ESG信息披露逐渐成为大势所趋。践行ESG理念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更好参与全球经贸投资活动、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与国际规则深度对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和市场创新,推动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点评:ESG契合国际趋势,能够增强品牌信任,吸引关注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同时,ESG推动企业创新,把握绿色低碳发展先机,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企业治理水平,从而在全球市场赢得战略主动,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