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t

引言

1939年,长沙城外。日军枪炮轰鸣,誓要攻破中国最后一道防线,摧毁重庆政府的抗战意志。谁也没料到,这座城,竟然成为中国抗战有史以来最坚固的堡垒。

它不靠长江大河,也无坚不可摧的城墙,却成了日军40万精锐的噩梦。三年,三次会战,11万日军最终化为黄土。

这座城,究竟何以成为中国抗战的标志?今天,我们穿越战火纷飞的岁月,走进长沙,走进那段令人热血沸腾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门之外:血战新墙河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的铁蹄已经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广州、武汉相继沦陷,湖南瞬间成了抗战的前线。

日本人的算盘打得很响:拿下长沙,消灭第九战区的主力,逼国民党低头,早日“解决中国事变”。于是,他们集结了10万精锐,气势汹汹地扑向长沙。

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座城会成为他们的噩梦。三年间,日军三次进攻长沙,三次被打得灰头土脸,最终只留下11万具尸体,狼狈逃窜。长沙,成了中国最“难打”的一座城。

1939年9月,冈村宁次亲自指挥10万大军,兵分三路,向长沙发起进攻。他们的战术很简单:分进合击,长驱直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面的中国军队也不是吃素的。察觉到日军的下一步行动之后,果断采取了“后退决战,争取外翼”的策略,准备在长沙城下与日军决一死战。

9月18日,天色晦暗,新墙河畔的风夹杂着泥土与火药味。日军第6、第13师团兵临新墙河北岸,几十门重炮齐鸣,炮弹在河边炸出一道道深坑。

桥头阵地上的中国第52军第2师官兵全神贯注,子弹上膛,呼吸急促。这是一次生死对决,他们知道,守住这道防线,才能让长沙有喘息的机会。

“轰!”一阵爆炸声中,掩体被震塌,尘土飞扬间,史思华营的士兵端着刺刀冲出。几百米外,日军的步兵与坦克已逼近河岸,敌军士兵的口号声夹杂着机械轰鸣,形成令人窒息的压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思华咬紧牙关,猛然站起大喊:“枪口抬高,给我打轮胎!”子弹呼啸而出,日军的坦克一个接一个地停下。

面对敌军的猛烈攻势,中国官兵抱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连续三天三夜不眠不休地抵抗。到最后,史思华营只剩下一把残破的旗帜插在阵地上,士兵们全数壮烈牺牲。

战斗的硝烟逐渐散去,日军在毒瓦斯的掩护下突破了新墙河防线。

然而,他们没料到,这只是薛岳“诱敌深入”计划的开始。孤军深入的日军逐渐陷入困境,补给线被切断,长沙城已为他们准备好致命的反击。

与此同时,鄂南的日军第33师团也向中国第27集团军的阵地发起进攻,试图从另一侧夹击长沙。然而,他们的进攻同样被中国军队死死拦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将计就计:薛岳的“天炉战”智慧

提起薛岳,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硬汉司令”。但这个被称为“长沙守护神”的将领,靠的可不仅是硬碰硬的打法,而是极具智慧的“天炉战”战略。

什么是“天炉战”?简单说,就是把敌人引入腹地,利用地形和时机,来一场“瓮中捉鳖”。薛岳明白,敌强我弱,绝不能在开阔地与日军硬拼。他命令全军实施“后退决战”策略,放弃外围阵地,将敌军吸引到长沙外围的“天炉”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9年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日军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试图以赣北、湘北两路进军直取长沙。

薛岳则提前布置伏兵,守住外围关键阵地,同时命令民众“空室清野”,烧毁粮仓、阻断交通,让敌军陷入后勤短缺的困境。

日军孤军深入,粮弹用尽,士气低落。薛岳抓住时机,指挥各路大军发起全面反击。战斗进行到最激烈时,长沙城墙上燃起了熊熊烈焰,那是指挥部用来传递信号的烽火。

长沙外围的每一寸土地都被浓烟笼罩,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搏杀声震天动地。10月7日,日军被迫撤退。薛岳的各部队穷追不舍,将日军彻底赶过新墙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战以中国军队的胜利告终,国军以弱胜强,歼敌近2万人,占据优势的日机被击毁70余架。这一胜利,不仅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企图,还极大地鼓舞了各地百姓的抗战信心。

硝烟散尽:三战三捷背后的代价

从1939年到1942年,长沙三次会战成为中国正面战场最为壮烈的抗战篇章。日军先后投入40万兵力,却以11万人的惨重伤亡收场。

这三次胜利背后,浸透着无数中国将士和湖湘百姓的血泪。每一次会战,日军都携精锐部队,以机械化部队为核心,配合毒气和空中打击。

然而,无论敌军装备多么精良,都无法击垮中国士兵的决心。战斗最激烈时,守卫长沙的第10军预10师全军将士写下遗书,以表“与城共存亡”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军人的浴血奋战,湖南民众也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们不仅在战前实施“空室清野”,还自发组建国民兵团,在战斗中为前线运粮、当向导,甚至参与作战。

仅第三次长沙会战,湘北、鄂南12县就动员了25万民兵。胜利的代价是惨烈的。据统计,三次会战中,中国军队阵亡、受伤和失踪的将士近10万人。

然而,这些牺牲换来的,是中国抗战史上一次次振奋人心的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言,“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三次长沙会战,为抗战历史留下了最悲壮的篇章。这座城,无需巍峨的城墙,只靠山河大地和人民的坚韧,让侵略者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那段血火交织的岁月里,长沙不只是中国的长沙,它是整个民族不屈精神的化身。三年三战,他用血与火写下答案:信念不灭,山河不倒!

参考资料:

长沙会战及其历史意义.长沙大学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