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证是否‘健康’,检验着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法治的效果

持健康证才能上岗,这是餐饮等行业的硬性要求,也是安全管理的底线标准。

然而,据央视新闻1月10日报道,一些自称“健康证办理”的人员活跃在网络平台,声称可以办理健康证。有的不核对体检者身份,换人替检竟然“轻而易举”;有的体检项目“缺斤少两”,用大豆酱替代粪便样本竟能蒙混过关。甚至在个别健康证体检机构及代办人员的眼里,办理健康证就是一个赚钱的生意,给钱就能办。

不“健康”的健康证通常有两类:一类是“真实的健康证”,由他人代办不需要本人真正参与;另一类则是“虚假的健康证”,由中介组织或代办人员伪造。无论哪一种都是不法行为,意味着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被放任,消费者监督权被侵犯。

发放健康证非儿戏,岂可随意买卖,“带病上岗”?若要铲除病根,需监管猛发力,进行一次彻底全面的“体检”。例如,严审办证机构及人员资质,避免权力自肥越轨;严查健康证发放情况,将有问题的健康证一律收回作废;严打非法买卖健康证的行为,对相关人员问责和惩罚,对使用假证的从业者及经营单位罚款并停业整顿等等。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片,监管必不能心慈手软。

在严厉打击的同时还要做好预防。鉴于正规健康证办理时间长、缺少统一标准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提高健康证管理规范,如优化办证流程、提高防伪门槛、推动数字化升级等,尽可能地堵死制作和使用假证的空间。并且,宣传教育也要到位,使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懂法律、守底线、知敬畏。此外,社交平台也要负起责任,及时审查并封禁违规账号,不为非法活动提供舞台。

健康证是否“健康”,检验着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法治的效果。确保免费办理健康证政策惠及更多人,效果不打折扣,服务和管理都得紧紧跟上。要从畅通正规办理渠道和堵上监管漏洞两个层面发力,打防并举、疏堵结合、综合用药,遏制假证泛滥的歪风,筑牢公共安全的堤坝。

查病症,究病因,铲病根,让花钱买卖健康证的违法行为无处遁形,让被“架空”的健康证变得实实在在。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