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不止于旧有建筑、空间、场景的更新,更是城市精神力的抵达。”在南明区曹状元街区,有这样一句话。

作为城市更新的“法则”,南明类似的实践远不止于此,在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中,南明区聚焦“一河一道两片”改革课题,围绕历史城垣步道破题开局、精彩起步,延续城市文脉的同时,不断书写新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城垣步道看南明城市更新破题开局。

破题

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城区之一,南明区紧扣省委“一群三带”、市委“一核三心多组团”发展战略,聚焦“省会核心、筑城客厅”总体定位,围绕“城市核心、老城灵魂、文化高地、精神家园”打造要求,严格按照市委“六高”(高规格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谋划、高标准建设、高智能呈现、高效能运营)工作部署,将探索实施“文脉保护、运营前置”赋能“一河一道两片”(贯城河、历史城垣步道、甲秀楼片区)活力提升作为“一县一试点”改革课题来抓,在守护好、利用好、传承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中,赓续城市历史文脉。

起步

作为城市发展过程的重要见证,历史城垣步道不仅浓缩着贵阳城的往昔记忆,也塑造着市民的文化认同和社会归属,为其在继往开来、阔步前行中注入不可或缺的底气和动力。

历史城垣步道南明段长约2795米,共分为大西门至次南门段、次南门至大南门段、大南门至老东门段三段,集中展现古城墙文化的厚重历史以及贵阳城市格局变迁。步道沿线既有著名的甲秀楼、达德学校旧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建筑,又有阳明路等充满烟火气的市井街区,还有“九门四阁”、正学书院等重要历史节点。为此,南明区建立起一套文化挖掘利用专业协作机制,由宣传、文旅等部门牵头,整合省文史研究馆、省社会科学院等专业机构资源,招引文化挖掘和保护利用领域专业企业,多方共同参与文脉挖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城垣步道看南明城市更新破题开局。

随着历史城垣步道文化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工作持续开展,南明区依托“一河一道两片”,梳理出不可移动文物82处、重要历史名人22位、老街旧巷17条、书院名校9处、地名遗产80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43项。历史城垣步道不再仅是一条供人行走的路,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底蕴的“文化展厅”,一条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从模糊的历史记忆里逐渐清晰、苏醒。

融合

文脉梳理完毕、设计逐渐清晰,建设资金从何而来?

南明区多方考察学习,最终构建起一套多元投入的市场运营机制,并将“微改造”理念贯穿始终,以“开源节流”的方式,推动实现项目的有效盘活和持续运营。

一方面,积极向上争资,系统包装地下管网更新改造、市政基础设施补短板、老旧片区更新改造等类型项目,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争取省市级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基金等上专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强化银行融资,充分盘活利用国有资产、临建资产等向银行融资,召开项目推介会,向金融机构推介项目。此外,不断加强社会筹资,采取规划前置、市场前置、团队前置、招商前置,通过区域内国有资产盘活、征收改造、收租收储、新增建筑、文化赋能等方式,推动试点项目增值,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南明区聚焦“一河一道两片”,持续丰富消费业态,利用甲秀楼、翠微园等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城市漫游、时尚消费、产业总部等新经济业态,将甲秀楼片区打造成贵州经典传承地、数字场景创新地、时尚潮流引领地。

目前,南明区已通过区域内国有资产盘活、征收改造、收租收储、新增建筑等方式,采取“新招一批、保留一批、提升一批、挖潜一批”的运营管理策略,引进落地和提升改造了一大批经营业态。

焕新

在历史城垣步道建设过程中,南明区以“利民便民”为根本,探索“多改合一”统筹推进机制,突出“精”改造、“细”雕琢、“巧”经营,以整体统筹、片区改造、单元联动,系统推进“一河一道两片”19个子项目,综合老旧小区改、背街小巷改、地下管网改“多改合一”,坚持“留、改、拆、建、运、管”相结合,对改造区域进行全空间、一体化设计,积极探索城市更新改造、文脉保护利用、文旅商数融合共生的南明模式,并建立起由区委改革办牵引破题,住建、文旅、城更中心牵头抓总,属地街道密切配合,区属国有企业及市场化专业团队共同参与的责任体系,高效推动项目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历史城垣步道看南明城市更新破题开局。

步道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也带来幸福空间,而幸福不止于旧貌改新颜,游憩、科普、文化体验等多元化功能,沿着步道走到市民身边——

利用铜雕、文字、老石板工字构筑城垣步道寻迹线,形成城墙肌理、介绍古城墙文化;

通过城墙地图灯影融入科普问答互动,展现古城墙历史变迁;

以智能技术手段,深化智慧跑道互动体验……

在建设历史城垣步道过程中,南明区统筹运用图、文、声、光、电和智能技术等手段,复原贵阳老城历史文化,着力实现载体智能化、场景数字化、体验交互化,并通过数字技术,把实体体验与虚拟体验结合。人文与数智的双向赋能,不仅给市民带来交互化的新体验,也让历史城垣步道成为一处沉浸式感受贵阳百年人文史的历史空间。(文/龙海燕 图/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