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气象

近期,日本东北地区出现大范围强降雪,多地积雪厚度刷新历史纪录。极端天气造成交通中断、基础设施受损、生活秩序被打乱,日本北部多地正面临严峻考验。

日本气象厅数据显示,当地时间1月4日,日本青森县过去12小时最大降雪量达25厘米,青森县和弘前市积雪深度均达120厘米,超过往年同期的3倍。其中,青森县酸汤气象站积雪深度以惊人速度达到4.13米,创下日本全国冬季积雪最快突破4米的历史纪录。弘前市更是刷新了自1982年有统计记录以来的1月最大积雪量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入冬以来,日本东北地区存在降雪日数多、过程强、局地累计量异常偏多等特点。”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周宁芳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1月1日至4日,青森县持续暴雪,过程累计降水量达83毫米。然而,与常年同期相比,日本东北地区冬季降水总量并未显著增多。周宁芳指出:“虽然区域累计降雪量并不异常,但青森县和弘前市等局地降雪量大,积雪厚度异常深,因此过程的局地极端性特征还是比较显著的。”

为何降雪如此猛烈?答案要从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说起。

“此次降雪的核心天气系统是东北亚地区的高空冷涡。”周宁芳指出,后部高空槽不断携带高纬度冷平流南下,正是这一环流调整,加剧了日本海沿岸的强降雪。

在这一过程中,日本海的冷流雪效应尤为关键。“所谓冷流雪,也称冷流降雪和‘大湖效应’,是一种特殊的局地降雪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季的沿海或沿湖地区。”周宁芳表示,当强冷空气南下经过相对暖湿的海面时,低层空气迅速升温增湿,在抬升过程中凝结成雪花形成强降雪。另外,丘陵山地的地形抬升和海岸的摩擦会把暖湿气流抬升到凝结高度以上,也会对冷流雪起到增幅作用。“冷流降雪常具有局地性,特点是持续时间不长但强度较大。”日本本州岛西侧和北海道的西海岸是冷流降雪的高发地带,而此次暴雪正是冷流雪效应的突出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冷流降雪并非日本独有,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也会经历类似现象。“山东半岛冬季经常出现冷流降雪,但与日本相比,我国的冷流降雪影响范围较小,强度也相对较弱。”周宁芳表示。

随着环流形势的变化,预计11日至13日,日本东北部的降雪天气减弱或间歇,14日开始又有新的一轮降雪天气。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不容忽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成为一种趋势。暴雪只是其中一例,更多频率更高、强度更大的极端天气或将接踵而至,这为灾害防御和应急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暴雪、暴雨等极端事件的增多,不仅考验天气监测与预报能力,也要求建立更加高效的应急体系,以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稳定运行和居民安全。”周宁芳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天气预报和预警是第一道防线,而整个环节中的灾害防御和应对、救援和长期恢复则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合作。只有建立起牢固的“安全阀”,才能在极端天气面前守护家园,减少损失。

作者:王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