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冠世榴园,硕大的石榴缀满枝头。 (孙慧 摄)

秀平

盛夏,位于枣庄市峄城区的冠世榴园,石榴盈树盈枝,果实大的已有半斤多。

7月21日,在刘远盆景园,巨大的石榴盆景在“悬浮移动”。碧绿的石榴树枝条上,红绸带迎风舞动。这是1棵冠幅达6米的石榴盆景,浓密的枝叶像小森林,遮住了“抱”着它“走”的叉车。路旁,一辆18米的超长货车在等候。当天,5棵这样的大冠丛生石榴盆景,搭乘这辆货车,移居到日照一个别墅区。“最近的天气热情似火,我的汗珠哗哗掉落!”刘远配上应景的音乐,记录下这一时刻。

盆景出嫁

刘远,峄城区榴园镇朱村农民,在冠世榴园种石榴。他有7亩多的盆景园、5亩多的种苗园、近30亩的种植园。一年前,他的石榴园总面积不及现在的一半。扩种是受到了鼓舞。

2023年秋天,红石榴缀满枝头的时节,刘远成了新闻报道中的人物。

据《大众日报》报道,2023年9月24日下午,细雨初歇。枝头上的石榴更显圆润饱满、红艳娇俏。“总书记好!”36岁的榴园镇朱村村民刘远,看见总书记来到了自家种植园,赶紧迎了上去……他告诉记者,总书记一到果园,就沿入口左手边走向石榴园深处,仔细察看石榴的生长情况,并询问种植品种、收获和收入等问题。

在枣庄,总书记指出,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优质特产市场需求在增长,石榴产业有发展潜力。要做好品牌、提升品质,延长产业链,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祝乡亲们生活像石榴果一样红红火火。

当年11月5日,围绕推动枣庄石榴一产高质量发展,枣庄市石榴种植栽培座谈会召开。刘远作为种植户代表参加了会议。他至今记得,座谈会气氛热烈活跃,大家畅所欲言。市委书记张宏伟边听边记,不时停下来,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在听取发言后,她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枣庄视察并就培育壮大石榴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深入挖掘石榴资源禀赋、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会议还提出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完善田间道路、节水灌溉等配套基础设施,大力实施果园升级改造,着力破解“种质老化、管理老旧、果农老龄”等瓶颈制约。

此后,刘远的心里像揣着一团火,扩建果园、谋划建设精品采摘园、更新树种,他忙得脚下生风。当年底,刘远家石榴总的种植面积翻了一番。

近一年时间,刘远拿到了多项称号:枣庄市石榴产业合伙人、2023年度敬业奉献类“枣庄好人”、峄城区“红石榴”优秀宣讲员、2023年度峄城好人,等等。

今年夏天,刘远的盆景园出了几个大单。“精品大红袍出嫁青岛,祝红红火火!”“嫁出的石榴盆景入住济南别墅!”每“嫁”出一个盆景,他都要发朋友圈报告给全国各地的盆景爱好者。盆景园每天两场直播,盆景里的树是花石榴还是果石榴,是挺直如宝塔,还是弯曲似虬龙、斜出如迎客松,都已“种草”在客户心里,一旦“拔草”,订单就来了。

天气再热,刘远每天也要到盆景园里转上几圈,他怕盆景石榴树渴着了、缺营养了,或让病虫害欺负了。“这些盆景就像我的孩子,很有感情。”刘远说。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刘远家的石榴盆景出园,一律用“嫁”字代替“售”或“卖”,并给足了仪式感:披红挂彩,裹上专用保护“嫁衣”,蒙上“盖头”。刚刚“嫁”出的五棵石榴盆景,给刘远带来9万元的收入。今年上半年,他仅出售盆景,收入已达40余万元。

偶尔,刘远也会送“嫁”。7月12日,一棵3米多高的大红袍石榴树“嫁”到青岛城阳区的一个私人会所。为确保在庭院里移栽成功,客户付上“差旅费”,邀请刘远现场指导。刘远于是一家四口自驾去青岛,指挥着大树顺利安家后,一家人开启度假模式:五四广场、栈桥、石老人海滩……

在峄城,从事石榴盆景的产业人员达3500余人,全区每年有20多万盆石榴盆景出售到全国各地,在园总盆景量超过30万盆、产值5亿多元。

新农人

笔者第一次采访刘远,是在2023年的深秋。其时,一场降温雨正在酝酿,到处都灰蒙蒙一片。

那天,笔者跟随山东报告文学学会一行十几人,走进冠世榴园时,已然接受错过“八月石榴万盏灯”的盛景,正欲撤退,但见路边几十棵树上,仍留着硕大的石榴,如火一般,闯入视野。

成熟的石榴,怕雨怕冻,不及时采摘,要炸裂“谢幕”。是谁,舍掉这几十棵树的收成,为游人亮一片“榴灯”?

“这是刘远家的石榴园。”树下,是有着石榴般明丽笑容的售榴女子,唇红齿白,自我介绍是榴园的女主人。她头顶上的石榴,因了风雨与温差的打磨,红得发黑。每个石榴都有哲学家般的表情:有的颔首不语,像在沉思;有的裂开个缝,似在微笑;有的则炸裂成一朵花,中间只连着一点皮,如调皮的小偶,在微微舞动。

“树上留着石榴,就是留着风景,一样值钱。”她说,来看景的多,石榴就卖得好。她还说,不摘下来,也不会浪费。看完石榴,剩下的石榴皮,是好药材,有专人收购。很快,男主人“受召”,开着农用车自山下赶来。采访开始。

许是每一个人的名字里,都含着“人生的密码”,刘远注定与榴园分不开。

刘远出生在1987年。那一年的10月16日,枣庄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市树市花的决定》,确定枣树为市树,石榴花为市花,引导农民广种石榴。

农业种养,大凡需要引导的,都是一时无法被农民认可的。那时候,比起“不管饱”的石榴树,农民更愿意种粮食。也因此,“大包干”分石榴树,只有少部分农户愿意尝试,每家分到了13棵石榴树。刘远的父母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分到树的农民日子变得不那么紧巴,没树的农民开始“眼热”。为让更多农民加入进来,峄城因势利导重新分树,每户5棵树。此后,峄城石榴开启快速发展的40年:20世纪70年代,峄城石榴有8000多亩,如今仅冠世榴园连片种植的石榴就达10余万亩、530余万株,年产石榴约5000万公斤。

刘远的父母都是能干的“50后”,两人有果树修剪的好手艺,一枝该留多长、留几个石榴,“一剪准”,但收益却难有突破——到刘远高中毕业时,一亩地只能产六七百斤石榴、收入一两千元。刘远说,那时候,遇到干旱的年景,石榴园浇不上水,父母肩扛手提弄来水,只能保住石榴树不旱死,产量上不去。

像很多农民夫妻一样,刘远的父母希望,唯一的儿子到外面世界奔前程。家里的石榴园,老两口觉得自己完全种得过来。

刘远高职学的专业是计算机,大学毕业后,在镇上开了一家网吧,一开始不比种石榴差。但渐渐地,他发现,石榴园更有干头。先是基础条件好了,区农业农村局把灌溉水管道铺设进了石榴园,浇地不用挑水了,石榴亩产量增至两三千斤、亩收入达到近万元。除了种石榴,还可以卖苗木、育盆景……他不愿意让大学文凭困住手脚。2019年,刘远小两口回村,在父母承包的5亩石榴园基础上,又承包了4亩多。他还在山下承包了4亩多地的苗圃园,和其他村民合伙成立了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建起三亩多地的大棚,培育石榴盆景;还买来炒茶机,炒制榴芽茶。

种石榴,刘远讲究“精确”。他说,各级农业技术人员经常上门做示范:教他们精确修剪,一个枝留多长、留几个石榴;精确施肥,埋入地下距根多远……石榴长到鸡蛋大小,刘远就把它们请进“单间”——套袋防虫防裂防日灼和雨淋。

做盆景,他“上心”。隆冬农闲,他会远行找树。河南、陕西、山西、安徽,哪有榴园,他就往哪里扎。那里有淘汰下来的石榴老桩,刘远收购回家,冲洗、除虫,输营养液,耐心等它在春日里苏醒。

流汗出力,生活向好,刘远觉得这样的日子很踏实。他说,石榴树不会说话,但心里有数。你对它好,它也会好好生长、多结大果回报你。

在峄城,有6200多户、2万余名农民,像刘远一样,安心种石榴,其中有很大比例的青年农民。

榴乡

冠世榴园有棵丞相树。讲解员介绍,这是汉成帝时期丞相匡衡在年老返回家乡峄县时,从长安皇家上林苑带回并亲手所植的,至今已有2000多个春秋。上林苑的石榴从哪里来?讲解员又讲了一个故事:公元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遇安石国大旱,御花园中的石榴树奄奄一息。张骞把汉朝兴修水利的经验告诉他们,救活了一批庄稼。那一年,石榴花开得特别艳,果儿结得特别大。张骞返回时,安石国王送给他一些石榴种子,种在长安上林苑、骊山温泉宫。

石榴“认家”。冠世榴园的石榴博物馆的“石榴地图”显示,石榴适宜生长在北纬37度左右的地带。国外包含美国、以色列、伊朗、突尼斯等地区,国内包含陕西、新疆、云南、四川等省以及山东枣庄。其实石榴也认人。不然,为何如此广阔的“石榴带”上,只峄城有连片种植的10万亩石榴园?

峄城人也钟爱石榴。冠世榴园的中华石榴文化博览园内,有个占地225亩的种质资源库。到今年五月,这里的石榴种质资源总量已达473份,位居国内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这里,国内七大石榴产区以及美国、以色列、伊朗、突尼斯等国的石榴种质资源,每份至少保存5株以上。说这里是石榴种质的“联合国”似乎不能涵盖全部。因为还有天外来客:2023年3月,1000余株太空幼苗、辐射幼苗、杂交幼苗移入种质资源库中的太空诱变圃。

种质与种子不同,前者是育种的直接资源和材料,后者则未知性更大。比如,遇到一颗好吃的石榴,直接找到结这个果子的树,要比种下它的石榴籽,更容易得到良种。国审石榴良种“秋艳”,就是踏破铁鞋寻来的。当地育种人员从21世纪初就开始寻找,直到2010年才从曲阜一处农家院觅得这个种质,取名“秋艳”。它的表现确实惊艳,抗裂果,常规管理下,平均裂果率在3%以下;籽粒大,如同一个小花生米大小,平均百粒重73.86克,出汁率达50%;耐储存,常规条件下,可储存130天,能赶上春节销售旺季。粗略估算,目前,“秋艳”在全国推广有2万多亩。

“石榴+”

眼下,峄城本土石榴尚未进入成熟期,但峄城各大批发市场,各类石榴应有尽有。这里是全国重要的石榴集散地,一年四季“买全国卖全国”。

在峄城,买石榴会遇上“选择综合征”。“大红袍、大青皮、白玉,想吃哪一种?”去年深秋访冠世榴园,笔者一下子被问住了。在笔者眼中,差不多都叫“红石榴”,但在种榴人那里,却不一样。他们会大方地掰开几个请你尝,并细说每一种的品性:大青皮,个头大,水分足,酸甜口;白玉,个头偏小,冰糖粒,甜度大……若问哪种好吃,倒是能难住他们,就似一位母亲,被逼问哪个孩子最好。很多时候,好是相对的,可信度在于其是否有很多选择。就如笔者,没来峄城前,认为石榴越甜越好、籽越软越小越好。但常年在榴乡创作的枣庄作家简默说,石榴再甜,没有足够的酸,不好吃;吃石榴,不嚼籽与榴汁一同咽下,没灵魂。更何况,石榴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抗氧化因子呢。

2023年,峄城区石榴产业总产值近30亿元。贡献在于“石榴+”产业。

在峄城,石榴已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有一种等待叫望眼欲穿”,说的是峄城一种“石榴+小青柠”饮料的口味,也是在说产品的供不应求——每天都有大车等待装货。这种有着清爽观感的绿色罐装饮料,每日产量30万-50万罐,却不够卖。2021年4月,枣庄市人民政府与广州王老吉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占地7.2万平方米的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现已入驻山东美果来食品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产业园每年九月从当地果农手中不限量收购石榴,当天采摘当天榨汁低温储存,作为一年的原料供应。这些石榴汁与刺梨、人参、阿胶等分别配伍,生产出的石榴参饮品、石榴参阿胶酵素果冻、石榴花草茶、石榴小青柠复合果汁饮料、石榴青梅绿茶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峄城石榴加工企业有30余家,2023年仅石榴饮品产值就达3亿元。

在峄城,石榴树也不仅仅是树。石榴树会边生长边旋转,王鲁晓则把它们变成“凝固的华尔兹”。王鲁晓的盆景,有的看起来主干已朽,却旁出几个健壮的新枝,妖娆妩媚;有的粗看是个树根,却曲曲弯弯旋出“小手”,向天空张开。他培育的盆景获得很多大奖:2011年山东鲁风展铜奖;2012年山东花博会金奖;2013年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举办首届中国鼎大赛,入围百强;2016年在国际黑剪刀论坛获得金奖;2019年在北京世博会获得金奖。像王鲁晓一样,过去几年来,峄城盆景专业户已先后在国内外园艺博览会上获得特等奖、金银奖等大奖300余项。石榴树皮色如铁,质如泥,孙延森把它们变成“天然陶”。孙延森,峄城区榴园镇王府山村人,石榴根雕市级非遗传承人。他在村里建起一个石榴木雕根艺馆。在这里,朽了的根、剪下的枝,枯了的树,都能成为艺术品。一段一人高、七扭八歪的石榴枝,装上电线和开关,再加上底座,就变成一台落地灯;一块水桶大、张牙舞爪的石榴树根,打磨出纹理,就成了长啸的上山虎。在峄城,像孙延森一样的石榴木雕从业人员70多人,年产石榴根雕约5万件,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

2024年6月26日,《枣庄峄城冠世榴园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经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枣庄市文化和旅游局、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济南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获得通过。这意味着,未来的冠世榴园,将成为“中国首家以石榴文化和产业为特色的乡村田园类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未来,峄城“石榴+”将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