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授权,请勿搬运,需要开白请联系后台】
文 | 读书君
1月20日,我们将迎来大寒节气,这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最为寒冷的阶段。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气里,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颇有深意的俗语总结:“大寒不寒,人马不安”。那么,到底什么意思呢?有何预兆?2025年的大寒,又会是什么情况?我们需要注意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一、何为“大寒”?
大寒,是24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到,意味着旧的一年即将翻篇,也意味着冬季里的六个节气走完。下一个节气,将是立春,是新一轮的节气的开始和更替,代表着新一年的开始。
大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
意思是说,大寒之所以叫大寒,是因为它比小寒还要冷,冷得更厉害……这时候的寒气冷到了极点,所以就叫大寒。
大寒到,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一年中最冷的时期。
寒潮频繁南下,风力强劲,气温骤降。北方地区往往已经是雪花漫天飞舞,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河流湖泊也都冻上了,呈现出一派冰封万里的景象。而南方虽然没有北方严寒,但也是寒风凛冽,湿冷难耐。
古人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1. 一候鸡乳:大寒节气开始,光照日增,母鸡开始下蛋繁殖。
2. 二候征鸟厉疾:征鸟,指飞行能力强而且凶猛的鸟类,比如隼、鹰。“厉疾”,指迅速而猛烈。也就是说,大寒到,天气更加寒冷,鹰隼之类的的鸟类,需要更加卖力捕食,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
3. 三候水泽腹坚:俗语说“三九四九冰上走”,到了大寒,湖面结冰的厚度是一年中最厚的时候,人们可以在冰面上行走。
二、“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的俗语解读
从字面上看,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如果在大寒节气期间,天气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寒冷,那么人和马(泛指动物)都会感到不安。这里的“不安”,并非仅仅指心理上的不适,更是指由于气候异常,可能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
怎么理解呢?
我们都知道,每一个节气都有其特定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现象。大寒作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其严寒的天气对于许多生物来说是一种自然的考验和筛选。如果大寒时节气候反常,不寒冷,可能会打破这种生态平衡。
同时,在农业上,冬季种植的作物相对比较少,严寒的天气,虽然会带来一时的冻害,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杀死地里的病虫害,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基础。而大寒节气该冷的时候不冷,越冬的病虫害就会大量繁殖,进而对来年的农作物造成危害,导致减产,甚至颗粒无收。
此外,大寒时节,正常情况下是天寒地冻,如果这时天气不冷,说明气候异常,后续很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等灾害天气,从而导致人、马无法安宁。
在古代农耕社会,天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庄稼,粮食收成不好,意味着老百姓要饿肚子,牛马等牲畜也要饿肚子,所以便有了“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的俗语总结。
三、那么,2025年是什么情况呢?
从当前的天气来看,读书君身处的广西南部地区,迎来了降温天气,当前气温在4℃~12℃,南方不少地区迎来雨雪天气,西南等地区湿冷难耐。
根据中国气象网的天气预测,未来十天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虽然不强,但是活动频繁,不少地区有局部降温。按照如此趋势,那么大寒节气之时,天气应该较为寒冷,即气候正常,不会出现“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的现象,具体情况大家结合自己所处地区的天气状况来看。
这提醒我们,要注意防寒保暖,来应对低温天气,如穿着厚实的衣物、使用取暖设备等。此外,由于寒冷天气,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我们还需要注意加强锻炼,注意营养调整等,以提高身体抵抗力。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降雪等天气现象,对北方地区的冬小麦等越冬作物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降雪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并起到保温作用。不过,如果气温过低且持续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作物遭受冻害。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如果雨雪天气过多,则可能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和收获。为此,我们需要做好相关的预防管理工作,确保农作物安全越冬!
对此,你又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喜欢就点个赞,转发分享吧,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