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自然生态保护工作亮点频出:全省90%的县(市、区)完成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物种数更新至8842种,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面积超76万亩、建成40个生态安全缓冲区、23个“生态岛”试验区项目稳步推进……在江苏,生态之美与人文之美相得益彰,勾勒出一幅幅“环境美”的崭新图景。

江河之治护碧水

作为全国唯一拥有江河湖海全要素的省份,江苏突出抓好太湖、长江、洪泽湖、大运河“两河两湖”治理,并在全国率先开展幸福河湖建设。2024年,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稳定在Ⅱ类,主要通江支流稳定在Ⅲ类及以上;纳入省级监管清单的648个黑臭水体,已完成治理644个,城市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作为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建设试点河流之一,盐城市盐都区的蟒蛇河如今水清岸绿、游人如织,入选淮河流域幸福河湖典型案例。被当地人视为母亲河的蟒蛇河,在成为“宝藏”郊游目的地前,河水一度污染严重、沿岸环境脏乱差。

面对污染严重的河水、脏乱差的沿岸环境,盐城启动实施综合整治工程。一方面,清退了近4000亩养殖场、陆续搬迁沿河工厂,让蟒蛇河“轻装上阵”;另一方面,依托“河长制”建立长效管护模式,扩大圩堤空间,增加生态滩岛、芦苇湿地、原生丛林等各具特色的生态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盐城生态环境

在江苏,河湖治理的例子还有很多。扬州为构建水生态系统,大力疏浚河道、配建生态廊道、将水系彼此疏通勾连综合治理。此外,扬州景区精选种植了数十种沉水、浮水、挺水植物,投放螺蛳等底栖动物。统计显示,当前水生植物基本上达到预定面积,已能实现唐子城护城河大部分区域水体透明度大于50厘米的设计指标。

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美丽江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截至目前,江苏水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国考断面水质连续两年达到优级水平,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水生态底色愈发鲜明。

“生态岛”夯实绿色根基

实现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不仅要做好减法,还要扩大环境容量,做好加法。为此,江苏创新开展“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不少“生态岛”试验区在生态优先的理念指引下,通过多方探索,蹚出了“生态岛”试验区绿色发展与经济建设的新路径。

目前,江苏已设计了38个关键节点,通过科学、积极、适度的人工干预,建设若干生态岛试验区,串“珠”成“链”,形成网络,为生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了良好场所和生态通道。越来越多的自然精灵用脚投票,选择在江苏落脚、安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江苏生态环境

步入南京江心洲“生态岛”,郁郁葱葱的树木与波光粼粼的江水相互映衬,鸟儿欢腾轻语,江豚玩耍嬉戏,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徐徐铺展。

江心洲“生态岛”试验区地处长江之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坐拥南京长江江豚、南京长江大胜关长吻鮠铜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夹江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

“作为一座伴江共生的生态资源宝库,江心洲早在规划之初,就把严控建设用地规模,确保生态湿地‘零损失’写进全岛发展总规划。全岛绿色建筑实现百分之百全覆盖,全岛综合绿化覆盖率超过70%,已建成5平方公里江苏省海绵城市示范区。”该试验区建设方中新公司主任景观师介绍,岛上一半以上地区作为生态区加以保留,江堤外3平方公里的自然滩涂和湿地禁止一切开发。

如今,江心洲“生态岛”已形成28公里生态水网、350公顷的环岛生态长廊、58种野生鸟类、近千种野生植物、10公里水杉林荫道、3万平米原生池杉林、国家级江豚保护区、长吻鮠铜鱼种质资源保护区。

“数字+”智护绿水青山

日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公布了2024年生态环境监测数智化转型优秀(示范)案例。江苏共有3个案例从参选的203个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优秀案例1个、示范案例2个,再次成为获奖案例最多的省份。

2024年以来,江苏积极探索,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体制机制改革,把握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方向定位,通过前沿技术研究,逐步提升数智化监测技术水平。

为提升环境监测效率,南通率先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一体化建设,建立“1+5”的市县一体化监测体系(1指1家市级监测站,5指海安、如皋、如东、启东、海门5家县级监测站),推动构建市县“监测一盘棋”“感知一张网”的大监测格局。

空气质量状况、污染变化趋势、水环境图景……南通市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一体化平台的大屏幕,实时显示着全市水、气、声等各类监测数据,可以直观感受到城市生态的“脉动”。这个“超级大脑”还能解析全市各级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能力、监测设备、监测人员、监测业务等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江苏生态环境

像南通这样构建数字化监测系统的还有很多。扬州环境监测中心与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合作研发“生态环境一体化智慧监管系统”,于11月底正式上线。系统依托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和AI智能识别技术,可精准捕捉人类活动与黑臭水体,为扬州的生态环境监管装上了“千里眼”和“智慧大脑”。

数智化监测技术水平的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监管效率,使监测工作更加迅速有效。更重要的是,监测系统将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形成有力震慑,让生态保护红线成为不可触碰、不可逾越的底线,从而更好地守护扬州的绿水青山。

文/崔欣

资料来源:江苏生态环境、微讯江苏、盐城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