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在火炮领域的发展几乎是一张白纸,就看谁能在这张白纸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则率先成了这个执笔者,对这个领域一无所知的我们就这样在苏联的帮助下使用了152毫米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等到我们把152毫米的技术琢磨透,以为终于可以生产先进火炮的时候,一抬头才忽然发现美国标准的155毫米口径的火炮早已成为了世界主流,我国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国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继续在152毫米火炮上深耕下去,但152毫米火炮淘汰也是早晚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么趁着155毫米火炮还没有被彻底垄断之际抓紧时间引进,但这意味着我们要从头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幸好我国有远见,当即花1亿元买回155毫米火炮技术,就是这一决定,在多年后赚回2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何152、155火炮口径只差3毫米,而后者能却成为世界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的152毫米火炮口径和美国的155毫米之争

在冷战时期,两大军事组织——北约和华约,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这场竞赛不仅是武器装备的较量,更是军事思想与战略的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火炮作为地面作战的重要力量,其口径的选择成为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约最终选择了155毫米口径作为其制式火炮,而美国则在推动北约标准化火炮系统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美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通过签订一项协议,协议中将药室容积、身管长度、最大膛压、膛线数量等关键技术指标达成了统一的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参数的统一,不仅使得北约成员国的火炮和弹药能够互相兼容,大大简化了后勤工作,而且提高了火炮的性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最关键的则是155毫米口径的选择,这个口径不仅继承了美国M114火炮一贯的传统,还顺应了当时火炮技术的发展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苏联则大力推广152毫米口径的火炮,也是在苏联的支持下,我国获得了相关技术援助,并开始仿制苏式武器,如54式和66式榴弹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是66式152毫米加榴炮的研发,在中国的军事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70年代末期边疆战事中的表现,证明了其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苏联对中国的技术援助逐渐减少直至断供,对此,我国不得不自力更生,加速了自主研发火炮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3式152毫米加榴炮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这款火炮在66式榴弹炮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加装了装甲底盘,提高了机动性和生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3式152室米自行加榴炮

虽然其射程相较于苏联最先进的2S19型152毫米自行榴弹炮有所不足,但在当时的条件下,83式加榴炮无疑是中国军工自主研发的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2S3自行榴弹炮

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苏联的152毫米火炮口径承担起了我军炮兵部队的绝对主力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S19型自行榴弹炮在阅兵中

随着中美关系的逐步正常化,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这对中国的军工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开始接触到西方国家的高新技术,特别是火炮领域的先进技术,对传统的苏式152毫米加榴炮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于152毫米火炮,155毫米火炮在倍径、观瞄和弹药等多方面都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而且其配备的全膛底排弹和模块化药包装药技术也使得其炮火压制力更加强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北约国家广泛使用的155毫米火炮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火炮奇才吉拉德·布尔博士在1975年研制的GC-45型45倍径155毫米加榴炮,这一创新性的设计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45倍径的革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GC-45型火炮以其45倍径、24升药室容积、枣核型全膛底排弹设计以及最大射程39公里成为全球的焦点,射击精度也大大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使得GC-45型火炮成为了国际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焦点,成功出口至南非、以色列、伊拉克等多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见北约的155毫米火炮不管是在射程上还是精度上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比之下,苏联的火炮在性能上与北约存在全方位的差距,这些差距促使中国火炮技术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条路是继续沿着苏式火炮的老路子研发,另一条路是大力转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军工专家们在认识到155毫米榴弹炮在倍径、身管、弹药、观瞄和地盘等方面的明显优越性后,更加坚定了转型的决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155毫米火炮的市场潜力也远超152毫米火炮,当时国际上使用的大部分都是155毫米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155毫米火炮逐渐成为国际火炮市场的主流,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我国毅然选择了后者,走上了新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花1亿元购入155毫米火炮技术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决定引进GC-45型火炮的原型产品和技术,开启了155毫米炮弹生产的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项任务并非易事,它要求极高的加工精度和先进的生产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当时,这不仅意味着需要昂贵的数控机床和进口刀具,也意味着必须克服重重困难,如资金的筹集、生产线的改造以及技术工人的培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我国当时获得的155毫米火炮的图纸并不全面,许多关键的图纸、资料都没有,这无疑对我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当时只能根据实物来进行摸索,所以当时除了购买技术外,还另外买了20门GHN-45火炮,所有的协议加起来,其价值差不多在1亿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所有人齐心合力之下,最终建成了当时全亚洲最先进的155毫米炮弹柔性化注药生产线,从而解决了炮弹生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经济方面,155毫米炮弹的生产并非一帆风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80年代,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影响,导致国防项目预算被下调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了资金的支持,这条花近1亿才建造成的155毫米炮弹生产线只生产了3000多发炮弹就不得不陷入停滞,而这一停就是8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初见成效和国家经济条件的改善,155毫米炮弹的生产线终于得以恢复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人们并没有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放弃,相反,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继续改进炮弹生产技术和设计,不断提升炮弹的杀伤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布尔博士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火炮研究领域的天才,研发出了许多在世界上都排得上号的各种性能优异的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不仅顶住美国的压力将155毫米火炮技术引进到中国,还帮助中国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帮助下,中国花1亿元成功引进了GHN-45火炮及其制造技术,并在其后进行了紧张的试验工作,以验证该火炮的优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技术引进并不意味着可以坐享其成,中国专家面临着从零开始学习155毫米火炮技术的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尽管有布尔博士的帮助,但他们仍然需要解决许多技术难题,例如提高炮弹的射击密集度、解决炮弹的加工难度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专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从外国进口关键的生产设备,以及与布尔博士的团队进行紧密的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终,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成功实现了155毫米炮弹的深度国产化,并研制出了能与世界一流水平相媲美的52倍径155mm自行火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赚了200亿元

中国在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和生产线建设后,成功完成对GC-45火炮和155毫米炮弹相关技术的全面吸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仿造与改良155毫米火炮外,我们还在其基础上积极研制新型火炮,如DDB03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杀爆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采用了先进的底排技术和火箭增程技术,使得炮弹在飞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减少空气阻力,从而实现更远距离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射程可达50公里,这一性能指标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领先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这款炮弹还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杀伤力,能够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诞生不仅显著提升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更让中国在国际军火市场上的影响力大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后的岁月里,我国还陆续推出了多种型号的155毫米榴弹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PLL01型、05式、155毫米超轻型牵引榴弹炮、PCL-181型车载155毫米榴弹炮等,并在对外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包括科威特、沙特、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和埃塞俄比亚等10多个国家均采购了我国导出的大炮与炮弹,累计销售量约50余万发,赚取了约合200亿人民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中国军工企业的辛勤努力和不断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研发155毫米榴弹炮型号最多、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配备了种类繁多的弹种,像侦查弹、底凹弹、底排弹、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末制导炮弹等,这些弹种的多样性大大的满足了陆军的远程打击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随着卫星的不断发展,以及应用逐渐广泛,我国还想到将卫星技术用到武器装备上,大大增加了其精准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光有卫星还不够,我国还将炮兵雷达、升降式光学探测等一系列先进设备都充分使用,让解放军陆军炮兵部队能够实现精确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当年中国为引进这些技术付出的成本仅为1亿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这些技术所带来的经济回报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的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军队技术转型的战略眼光,也证明了技术转型的必要性和前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