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警在“月柿节”期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法治宣传活动。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检察院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检察蓝”守护瑶乡美好生活为目标,用法治之力保障民族团结。

流动普法守护“柿”业兴旺

近年来,恭城瑶族自治县检察院把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抓,先后召开专题研讨推进会10余次,号召全院干警当好维护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的宣讲员、瑶乡群众的知心人。该院组建党员普法宣传队,通过送法进瑶寨、进社区、进田间地头,让民法典、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家喻户晓、深入人心。结合恭城月柿已成为瑶乡群众创收的支柱产业这一地方实际,该院以扎实开展专项行动为抓手,用更优更实的检察举措助推瑶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柿子丰收时节,该院干警早早在瑶寨柿林间搭建起法治宣传流动站。“老乡,柿子卖了好价钱,可得管好自己的‘钱袋子’。”检察干警跟果农一边唠家常,一边递上精心设计的防诈手册。由该院10余名青年干警组建的“党员普法宣传队”还走进多家柿子加工企业,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帮助企业找出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点。

一条“邮路”打开未成年人“心路”

民生保障是社会安定的基础。恭城瑶族自治县检察院通过“1+N”工作模式(即检察院联合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实现高质效办案促进社会治理,真正把少数民族群众的急难愁盼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2024年以来,为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该院与法院、人社等11个部门就建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达成共识,通过办案帮助劳动者讨回欠薪65万元。

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该院联合妇联、民政等部门共同制定村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协作机制,选派业务骨干成立“瑶望”未成年人护航队,聘任村委会干部担任保护专员,联动开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挽救、观护帮教等工作。

2024年3月,在该县西岭镇杨溪村,一台名为《瑶望》的法治情景剧正在孩子们中间上演,该剧由“瑶望”未成年人护航队自编自导自演。近两年间,护航队开展各种形式的“法治进校园”活动70余场次,参与师生达万余人,该宣讲团队被评为桂林市检察机关“优秀法治宣讲团”。该院运用瑶族语言、瑶家山歌等元素,创作了4部法治微电影和3部法治情景剧,并结合瑶乡特点,制作了文化韵味浓郁的文创产品,既展现了瑶乡文化特点又提升了普法效果。

该院还与中国邮政合作,依托邮政网络资源,在全县中、小学校设置“未检专递”邮箱,在收到的117封信件中,写满了孩子们想对检察官说的话。该院梳理孩子的来信,优化课程,用一条“邮路”打开了孩子们的“心路”。

“听诊治病”修复族亲关系

2024年10月,恭城瑶族自治县检察院检察官在办理一起聚众斗殴案时发现,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是族亲,其所在村屯之间更是世代近邻。为及时化解矛盾,修复族亲关系,该院与县司法局联动开展调解工作,并邀请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检察官与双方当事人聊家常、讲法理,使双方从剑拔弩张走向握手言和,最终化解矛盾纠纷。该院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防范化解在萌芽状态。2024年以来,该院通过检调对接化解社会矛盾3件,党员干警主动下访“听诊治病”60余次。

恭城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80%,陆生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茶江滋养着这里每一寸土地。该院组建“益心护瑶乡”公益诉讼检察团队,持续守护瑶乡“好山水”。2022年以来,该院积极推行“公益诉讼志愿观察员”机制,选聘117名村民观察员,发挥观察员熟悉村情民意的优势,形成生态环境资源公益保护合力。2023年,该院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助推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源头治理,县政府出台文件在全县范围内划定陆生野生动物禁猎区和禁猎期,为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打击非法猎捕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检察日报·先锋周刊 作者:蒋义红 唐王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