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31日,101岁的开国少将——曾美将军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医院逝世。在弥留之际,曾美将军似乎重回了数十年前的抗日战场,他瞪着双眼,抓着床单,大声地喊着:“我们的人安全了吗?”
儿女们含着眼泪安抚他:“放心吧!大家都安全了。”曾美将军这才放了心,然后欣慰地说:“那就好!我们昨天又消灭了十多个鬼子。”
儿女们曾对记者透露,在曾美将军的最后时刻,经常发出这样的呓语。他或许想起了当年抗日战争的惨烈,想起了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豪迈,想起了和战友们一起为人民奋战的光荣。
对于将军脑中的所思所想,我们已经不能得知。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回忆他的过去,去重现他戎马一生的峥嵘岁月。
曾美出生于江西省兴国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作为革命老区,兴国县也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当年全县23万人口,竟有5万多人壮烈牺牲,有名可靠的烈士达到23000多人。该县一共涌现了56位开国将军,而曾美少将便是其中的一员。
在曾家的5个子女中,曾美排名老四,原来的名字叫曾昭泰。由于家贫人多,因此曾美在其幼年被过继给一户家境略好的本家。
1929年春,兴国县红军独立团成立,并派出一个连队来到曾昭泰所在的村落。随后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在兴国全县展开了,在红军的支持下,当地群众到处打土豪分土地,所到之处,老乡们无不欢天喜地。
一天,红军在县城召开大会。15岁的曾昭泰赶了一个大早,从家里来到了大会现场。当时大会可谓是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人声鼎沸。曾昭泰被红军雄壮的军容所吸引,尤其是听到那首“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的歌曲,更让他坚定了参加红军的决心。”
第二年6月,曾昭泰报名参军,成为红四军特务营二连二排六班的一名战士。当时红军缺枪少弹,因此曾昭泰一开始的武器是一把梭镖。
当月下旬,曾昭泰参加了自己有生以来的第一场战斗。在这次血战中,红军全歼国民党军。由于作战勇猛,连长发给曾昭泰一把“汉阳造”。
肩扛这把“汉阳造”,曾昭泰跟随红军经历了五次反围剿。到了1932年,曾昭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到了1934年,曾昭泰更是升任为红军总司令部的作战参谋。在司令部,曾昭泰还见到了周恩来,成为他重要的助手。当时周恩来蓄着长长的胡子,是中共中央的副主席。在往后的岁月,曾将军也一直将周恩来称为“周副主席”,而不是我们所熟知的“周总理”。
1937年时,曾昭泰想将自己的名字改成“曾美德”。但周恩来却说:“干脆把“德”字去掉吧,叫曾美就好。”就这样,曾昭泰成为了曾美。
曾美生前不止一次对子女们讲过,在长征路上,周恩来十分辛苦,白天与战士们一起行动,他很少坐担架、骑马,主要是走;晚上发电报、处理工作,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双眼中经常带着血丝。
从周恩来身上,曾美也学习到这位伟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根据他的儿女们回忆,老爷子一生从未丢过东西,即使是一把剪刀,也必须放回原位。摘下的手表必须把表带扣好才能放在桌上。晚上喝酸奶也要掐着点,非得到下午四点钟才喝,早一分钟都不行。
到了当年10月16日,这是曾美铭记了一生的日子。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我军不幸失利,曾美和他的战友们一起开启了史诗般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一别,直到全国解放,他也再也没有回到自己在兴国的故乡。
很快,曾美随着红军突破了四道封锁线,并杀到了湘江边。而这一天,也成为曾美另一个铭记一生的日子。曾美曾回忆,当年中央纵队从苏区出发渡过湘江的过程,是以搬家的方式进行的。坛坛罐罐,只要是用得上的东西,都一股脑地带上,导致行军速度大受影响。
就在这时,敌人对我军展开了猛烈的夹击。经过几天的浴血奋战,红军由8.6万人减员至3万多人,鲜血染红了湘江。从此当地就有了“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的说法。曾美曾说:“活着的同志,只要一想到湘江之战就落泪。”
在土地革命和长征之中,曾美失去了自己亲爱的两个兄弟。曾家五兄弟,有三个参加了红军。他的哥哥参加红军后,长期杳无音讯,直到解放后依然找不到他任何消息。很显然,曾美的哥哥已经牺牲了。
在长征途中,曾美又失去了自己的弟弟。当时曾美的弟弟在红三军团,也就十五六岁。因为生病,他掉队了。他听说总司令部就在这里,于是他便找了过来。当时曾美的弟弟背着米袋子和军号,一进门就躺在了地上。曾美赶紧上前,将他扶到了睡觉用的稻草上面。
曾美搂着弟弟睡了一夜,然而弟弟却就是不醒,嘴里不断地发出呓语:“哥哥,我饿。”第二天拂晓,弟弟已经发烧得走不动了。曾美坦诚,自己是革命军人,虽然放心不下弟弟,但是军令如山,他必须跟着大部队开拔。解放后,曾美四处打听消息,才知道他的弟弟早已病死了,甚至连葬在哪里都不知道。
经历了大悲大喜的淬炼,曾美的革命意志愈发坚定。在长征途中,曾美一丝不苟地工作着,不断把作战信息汇总给周恩来。遵义会议的会址,就是曾美亲自选定的。曾美曾回忆,遵义会议召开时,军委一局的作战参谋有8人,两个人组成一组轮流值班。遵义会议纪念馆至今保留着遵义会议的人员名册。军委一局作战科参谋有曾美、孔石泉、黄鹄显、王辉、吕黎平、罗舜初等。这一刻,曾美将自己写入了历史。
长征结束后不久,国共发起了第二次合作,全民抗战时期到来了。1937年曾美入抗大学习,后任八路军某团干事、连长、营教导员、大队政治处主任、大队政委、团副政委,参加“百团大战”。
1941年至1944年春,曾美担任团长,参加抗日敌后游击战争。在惨烈的战斗中,曾美曾多次受伤,有一次甚至被敌人的重机枪击伤了头部。后来曾美曾做了一次核磁共振,在他的头颅中发现了几枚弹片。但具体是哪场战役中留下的弹片,曾美却已经记不得,他所经历的战斗实在太多了。然而令曾美印象最深刻的,却是1943年7月7日的一场战斗。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正式爆发第6个年头,当时,曾美带领抗日军民端掉了日军安插在滹沱河畔的最大据点。随后,当地党组织召开了一场胜利大会,3000多个抗日军民敲锣打鼓地参加了会议。然而就在这时,一支30多人的日寇小分队在汉奸的带领下,趁着夜色悄悄地摸了过来。
然后日军的行动没有瞒过当地游击队的眼睛。很快这群日寇便被我军发现并团团围住。在机枪的猛烈扫射之下,十多个鬼子当即毙命。15个残余的鬼子则和几个汉奸一起逃往土崖窑洞内坚守不出。无论我军如何喊话、劝诱,就是不出来。
随后我军向窑洞内投掷手榴弹,但敌人的反击却并未停歇。敌人利用两挺机枪和十多杆步枪编织出一个火力网,让我军靠近不得。曾美发现窑洞内有可供躲藏的内室,有水缸,手榴弹无用、火攻亦无用,怎么办?
曾美见日寇如此冥顽不灵,于是命令运来泥土,将窑洞填平,将敌人活埋。听说要活埋鬼子,群众们个个奋勇争先,纷纷拿出工具,运来黄土,奔向了土窑顶部,然后将黄土倾泻而下。很快,黄土便将窑洞掩埋了大半。
洞内的汉奸见状不妙,赶紧举起双手逃了出来,他们只是求财,可不想为日本天皇送了性命。然而洞内的日寇则不然,他们早就被武士道精神洗脑。即使黄土将他们埋了一半,依然不肯投降。
日寇已经穷途末路,县委干部提醒曾美,这是不是违背了共产党优待俘虏的政策呢?然而曾美却斩钉截铁地说:“没投降不算俘虏,杀!”
就这样,抗日军民加快了填土的速度,整个窑洞都被填平,15个鬼子皆被活埋。战场的变化瞬息万变,若不采取断然的措施,很可能放跑敌军。因此曾美采取了这等坚决的战术。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的残忍,若不将他们活埋,只会加重我军的伤亡。毕竟日寇几乎从不投降。
无独有偶,在太平洋战场,美军也是如此对付躲藏在坑洞内的日军。都是用火焰喷射器以及推土机照呼日本人,不是将他们烧死就是将他们活埋而死。我军没有美军那样的条件,于是只能采取人工活埋的方式。
这场战斗后来被称为“刘河底战斗”,并记载进了《原平县志》。仅仅2个月后,曾美又率领抗日军民打赢了一场伏击战——红表村伏击战。在那里,曾美率军伏击了一支日军的运输队。仅用20分钟的时间,我军便歼灭了27个日军,缴获了大量粮食以及被服,同时还缴获了日军的一本电报密码。
为了表彰曾美将军的功绩,曾美于1944年10余人升任冀晋军区二分区司令员。他率部收复孟县、西烟据点,参加正太线战役,并在第二年接受日军投降。
8年抗战生涯,给曾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直到他临终的一刻,依然念叨着这场战争。曾美曾和亲人一起游览五台山,而他则亲自担任了导游。对于五台山根据地的一草一木,曾美都是那样的熟悉,每个村庄他都能说得上名字,就像是“活地图”。毕竟在那里,曾美经历了数年的峥嵘岁月。
解放战争爆发后,曾美一直在华北军区作战。在石家庄战役中,曾美作为晋察冀军区独一旅旅长,参加了这场战斗。
1947年11月,独立一旅接到命令,在总攻石家庄前必须夺取该城西北角的大郭村机场,并以此为突破口攻入石家庄。
当时,大郭村机场是守敌唯一的空中通道和增援命脉,城防异常坚固。这是一场必须打的硬仗,是必须要啃的硬骨头。
战斗开始后,我军以一团突进到飞机场外围大安舍。迎头撞上了大安舍东面、北面的堡垒群。敌军地堡中的机枪喷涂着火舌,钩织成密如蛛网般的交叉火力网。
在惨烈的战斗中,我军的爆破小组进行了连续爆破,大安舍村北的大碉堡终于被打了下来,村东碉堡里的敌人一看大惊失色,急忙放弃碉堡向东南逃窜。”
就在战斗即将出现转折点的时候,敌机突然在飞机场上缴获,由2架、4架一直增加到6架。全副武装的敌人从飞机内鱼贯而出,并且立即展开了反扑。曾美当机立断,给部队下达了死命令:“哪怕只剩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守到最后。”
狭路相逢勇者胜。到了11月7日拂晓,我军最终压倒了敌军,部队突破了敌人最后一道防线。大安舍村的敌人兵败如山倒,纷纷放下了武器,参与的敌人没命地向石家庄逃去。大郭村机场就这样被我军所占。
大郭村机场战斗后,国民党外逃的路线彻底被切断。我军也以大郭村机场为突破口,突入了城内。因此,曾美为石家庄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贡献,他也因此被华北野战军授予了首功的嘉奖。从此以后,曾美一直居住在石家庄,并以河北省军区政委的身份退休。
在国庆庆典中,曾美曾作为了副总指挥,也是在那一年,他被授予了少将军衔。还是在那一年,曾由曾美担任首任师长的196师被选中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迎外部队,成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展现国威军威的一个“窗口”。时至今日,已缩编为步兵196旅的这支部队,仍然担任这项军事外交工作。
曾美一共有五个子女,但他从来不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他们铺路。对待子女他始终如一:“你们自己去闯吧!”
曾美的二女儿名叫曾丽春,她的结婚对象名叫封顺祥。两亲家见面时,曾美才第一次问及封顺祥父亲的职业。亲家公忐忑不安地说:“我是个木工,七级。”没想到曾美马上说:“咱们平级啊!我也是七级。”当时曾美是行政七级干部,要知道行政十三级就已经是高干了。
随后,曾美继续说“别管几级,我们都是为人民做事。”
曾美的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虽然生活在北方,他却依然保持着南方人的饮食习惯。他很少吃面食,一般在家都吃米饭。有时候他还会亲自下厨露一手,最拿手的还是砂锅鱼、米粉肉之类的家乡菜。到了曾老90岁那年,儿女们还送给他一台戴尔的笔记本电脑,他特别喜欢,经常让儿孙们指导上网浏览。
对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曾美总是跟儿女们说,很多和他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都在战斗中牺牲了,他能活下来,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曾老离去之前,已经不能说话。他在自己的手背上写下了“家”字,“家”字还没写全,小女儿曾丽苹琢磨着父亲的心思在纸上写下“回家”两个字,老人费力地点了点。但最终,曾美没有回到自己的家,而是在白求恩国际医院中去世,享年101岁。
大家仍记得在100岁生日那一年,曾美曾挥毫写下“我的一生属于人民”这几个字,而他也确实用他的一生诠释了这一点。他的一生是脱离低级趣味的一生,他的一生是壮怀激烈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