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都的郫县豆瓣酱在重庆火锅中沸腾,当重庆40多家机构和企业的数据在国家超级计算成都中心的机房中闪烁,当成都市民去重庆看病可直接享受医保,当重庆的农村闲置房屋经营权在成都挂牌成交,当“重庆造”蓉宝成为成都大运会的顶流爆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让成都和重庆这对“双子星”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紧紧交融在一起。
1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有关情况。在川渝合作机制框架下,成都与重庆相向而行、同向发力,聚焦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西部科学城、西部金融中心和现代化国际都市5大共建领域促进优势互补、共建共享。
2024年前三季度,重庆主城都市区和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7万亿元,占双城经济圈比重达56.7%,较2019年迈过一个万亿级大关。
“交通圈”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条低空物流航线开通
去年12月27日,一架满载生鲜水果、消费电子产品KODIAK100(大棕熊)通航飞机从成都淮州机场起飞,途经260公里,降落在重庆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这一次飞行,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条低空物流航线开通。下一步,该航线有望常态化运行,计划每日飞行2架次以上,每架次航班可搭载1.5吨货物,为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提供高时效、高价值货品的运输服务,相对传统货物运输方式可节省50%以上的运输时间。
▲成都(金堂)淮州机场
聚焦“交通圈”,成都和重庆两地发挥枢纽协同优势,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近日,重庆与成都双双迎来了机场进展的好消息:重庆第二国际机场的选址敲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即将在今年启动。共建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成渝“双子星”协同发力。2024年1-11月,两地3机场旅客量近1.3亿人次、货邮量达135万吨,均居全国前列。
在铁路运输方面,成渝双核间形成成渝、成遂渝、成安渝、成资渝共4条高速直联大通道,已建成成渝、成遂渝2条干线铁路,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渝高速扩容等项目加快建设,两地开行高铁动车对数增至101对,两地公交、地铁实现“一码”互通。
▲成渝高铁列车上的照片墙
成渝两地联合获批全国首批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试点。共同打造全国首个跨省域中欧班列品牌,联合举办2届中欧班列(成渝)全球合作伙伴大会,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统一品牌以来累计开行超2万列,综合运行指标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产业圈”
向世界级迈进
去年12月,一则产业的好消息传来——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正式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合作是全方位的,双方共商产业发展、共谋政策支持、共建合作平台、共创高水平服务体系。”成都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联盟理事长蒲旭峰指出,两地GCP等医药研发服务平台实现共用,超百家企业相互参与产业上下游供需配套合作。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合作的案例比比皆是:重庆智翔金泰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分子发现和概念验证在北京,中试承接在上海,产品产业化在重庆,同时和华西医院在临床试验方面也有合作。去年6月,智翔金泰在科创板上市,今年8月企业首个1类创新药上市,实现了发展加速度。
聚焦“产业圈”,成都和重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深入推进现代产业互联互通,加快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兵装工业园的一处厂房,一台接一台雨刮电机走下成都华川电装的生产流水线。打包、装车,产品直奔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等待装上重庆长安生产的汽车。同一时间,来自重庆延锋安道拓的货车开进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厂,车上满载“成都造”汽车所需的座椅部件。共建高水平汽车产业研发制造基地,两地汽车产业全域配套率提升至80%以上。
在川渝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上,两地共同引领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正式点亮;中西部地区第一条国产8英寸碳化硅芯片生产线成功点亮……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全国首个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占全国比重超11%、居全国第4位,建成全球最大的OLED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柔性显示产业集聚地。
▲成都京东方柔性屏
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两地的合作持续深化。成都富江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首个箭体部段,就是为重庆民营航天科技公司零壹空间作配套。重庆西南铝业则是“成都造”C919机头最大铝材供应商、供货超50%,成都中车长客还为重庆地铁9、10号线生产地铁车体222辆。
“科创圈”
成都科创生态岛与重庆明月湖实现资源共享
“我们和明月湖在很多定位、目的上是一致的。”成都科创生态岛运营公司负责人阎妍感慨,物理壁垒并没有阻拦两个园区的合作。成都科创生态岛自2023年10月底开始试运营,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进行联动,实现了科创资源共享。为此,双方开展云端合作,打通了线上平台,只需要通过APP,就能看到各自的科创资源。如此一来,这些资源可以让川渝两地的企业、投资者了解到,从而助力其成果转化。
▲成都科创生态岛1号馆
这是川渝两地加速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缩影。聚焦“科创圈”,成都与重庆发挥创新转化优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要素互联互通,加快共建西部科学城。
据了解,目前,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在川渝落地建设,西部科学城建设开启“一城多园”模式。同时,成渝地区现已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1项,共享大型仪器设备1.3万余台(套),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节能辅助驾驶系统等一批创新成果实现应用,重大装备制造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国产大飞机的机头在这里制造,“华龙一号”等核电技术在这里研发,“翼龙”“双尾蝎”等工业无人机在这里形成完整产业链,北斗芯片等空天信息产业表现强劲。
▲兴隆湖畔的西部(成都)科学城
成都智算中心成为成渝地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为重庆赛力斯汽车、重庆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50家企业、高校、院所用户提供算力服务,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串联11个重庆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实现生物创新券跨区域共享共用。
“金融圈”
两地农村闲置资产和农村土地经营权首次实现相互挂牌交易
2023年9月,重庆九龙坡区闲置资产及土地经营权项目在成都农交所新都所挂牌并顺利成交2宗,交易规模超43万元;2024年5月,成都市新都区新繁街道清镇村1宗土地经营权在重庆九龙坡区农村产权流转服务中心成交。原本难以打破的跨地域交易瓶颈,在成渝共建农村产权交易市场的推动下,变成了可及的现实。
目前,成都农交平台系统开通成渝专区板块,已实现双方信息系统(官网)、微信公众号交易项目互推互挂、资源共享、平台推介,成都农交所在重庆土交所网站(系统)展示各类优质农村产权、粮油交易、闲置资产、农副产品等项目共计207宗,进一步加速成渝城乡要素流通,促进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发展。
▲金融城双塔
聚焦“金融圈”,成都与重庆发挥金融市场优势,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互联互通,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合力推动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落地子基金6支、总规模近百亿,子基金对外投资项目已达30余个;合力推动设立西南地区首支种业振兴基金、一期已到位资金1.5亿元。重庆银行、成都银行等67家金融机构成立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推动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互联,两地已支持跨域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公共交通、纳税、缴纳社保和购买商业保险。开展“关银一KEY通”一站式服务,实现全国范围内首个电子口岸业务跨关区通办,业务办理时间压缩2/3以上。深入开展跨区域外债便利化试点,两地企业登记金额超244亿美元。
“民生圈”
210项单事项和62项“一件事”纳入“虚拟综窗”办理
在成都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重庆市民如何进行个人医保咨询服务?当提交身份证后,现场窗口端立即通过“虚拟综窗”系统联系重庆高新区窗口工作人员进行现场咨询办理。通过远程调用、同屏共享等技术,“虚拟综窗”打破了传统的层级和地域限制。
过去,像这样的医保咨询或者企业营业执照办理,企业和群众不得不在成渝两地之间来回奔波。如今,通过“虚拟综窗”,这些跨城业务可以“一站式”解决。从“跑两地”到“一站办”,“虚拟综窗”是继成渝两地营业执照互发互认、一业一证互认互办后,又一项政务服务创新举措。两地高新区试点“虚拟综窗”,210项单事项和62项“一件事”纳入“虚拟综窗”办理,实现“一事跑多地”向“一地办多事”的转变。
聚焦“民生圈”,成都与重庆发挥人文相通优势,深入推进社会公共政策互联互通,加快共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目前,两地实现全国首个城镇职工医保缴费年限跨省互认,在全国率先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互认互贷,截至11月底,两地累计开户49.2万人,开户人数占全国13个试点城市总量的37%。
两地联合发布成渝双城核心商圈指数,两地首张“旅游一卡通”成功发行,共推红色、文博等文旅精品线路18条,联合打造“宽洪大量”等特色文旅IP,开行巴蜀文化旅游专列互送旅客超百万人次。
相向而行、同向发力,这是成渝“双子星”!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成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