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非遗“双创”发展,促进非遗成果社会共享,2025年1月8日,“2024广州非遗典型案例分享会”在广州市文化馆101报告厅举行。来自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区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领导嘉宾,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代表,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博物馆、图书馆机构,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暨南大学等高校合作单位,以及相关非遗企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享会现场。

成果分享,亮点纷呈

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首先分享了2024年在非遗保护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多项成果,包括非遗展示季、非遗在校园、穗悦识遗——沉浸非遗故事会、非遗在社区课题中期成果、广州传统工艺分类保护研究课题中期成果等,展现了广州非遗在传承保护、传播推广、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其中,非遗展示季聚焦探索“如何从非遗的活态本质出发做好非遗展”这一命题,全年围绕中医药、粤剧、泥塑、盆景、雕刻等几个展示推广主题,利用展览及研学活动、展演、展销、体验、讲座、论坛等综合形式,有针对性地策划展示推广活动,每个季度都为游客带来一个新展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非遗展览展示的新模式,促进了“非遗+群文+旅游”的深度融合。展示季从地域范围上也有所突破,开创了从岭南乃至全国视角观照本地非遗的模式,让不同地域非遗在对话中实现美美与共。据统计,2024年非遗展示季共策划8个原创展览,配套组织160场非遗体验、展演或讲座,惠及线下游客超过150万人次,线上超过60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展示季”成果分享。

“非遗在校园”是推动青少年美育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广州市文化馆高度重视“非遗在校园”工作,并获评全国首批青少年美育示范基地、广东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基地。2024年,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教育局支持下,广州市文化馆继续组织广州市第二届“非遗在校园”优秀案例展示活动,共遴选出21所各教学层次优秀学校700多名师生参与课例展示,吸引市民体验超过8000人,非遗在校园成果展观看超5万人次。未来将进一步加强文教融合和馆校合作,利用双方的平台资源优势,共同促进青少年美育事业的发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让非遗美育扎根广州市更多学校,并促进非遗美育成果转化,让广州市非遗美育成果进一步走出广州、走向全国和国际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在校园”优秀案例展示活动现场。

非遗沉浸式体验活动是广大市民接触非遗、了解非遗的重要渠道。广州市文化馆自2011年的“非遗课来了”开始,已持续14年举办主题性非遗体验活动,形成多个活动品牌。2024年,作为“沉浸城市故事会”国家级试点,为更好地探索沉浸式非遗旅游新业态,广州市文化馆整合各品牌活动全新推出“穗悦识遗-沉浸非遗故事会”,带给市民游客更多沉浸式原创型非遗体验。其中策划了包括“非遗课来了”、“广州奇谈”以及“医药奇谈·迷失的非遗宝藏”系列非遗实景剧本游活动、沉浸式非遗系列演出之“私伙局专场”活动、抟土绕潮音——潮州音乐普及专场展演活动、第八届广州青少年醒狮表演赛启动仪式和决赛、“水韵悠长·情系南沙”南沙水乡文化体验活动等200余场非遗展演、研学剧本游、讲座、体验课,线下累计参与人数超过8.5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穗悦识遗——沉浸非遗故事会。

除此之外,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相关学术机构合作开展的课题及研究项目,也在2024年迎来丰收。会上,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主任段颖教授就广州市文化馆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合作开展的“非遗在社区”调研和出版项目进行了中期成果分享,目前该项目正在推进终稿编撰工作,预计2025年调研成果将完成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遗在社区”调研。

广州市文化馆与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开展的广州传统工艺分类保护研究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广州传统工艺急需保护项目建议名单、传统工艺优秀实践项目建议名单、“海丝”相关传统工艺清单、“北京中轴线”相关传统工艺清单等4个清单,完成了中期成果。据悉,接下来,广州市文化馆还将推动地方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设标准》和《广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年鉴(2021—2023)》等研究项目,力争2025年内正式发布。

新书发布,传承文化

会上,还举行了《中国广绣图案研究》新书发布仪式。据悉,该书由广州市文化馆牵头策划和组织,由广州美术学院丁敏副教授为主创,联动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十三行博物馆等文化单位作为文物原图提供方,还有业界权威的中国纺织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形成了“非遗+群文+高校+博物馆+出版社”的强大矩阵。自2021年以来,广州市文化馆与丁敏副教授团队共同开展起“广绣传统图案研究与转化课题”,在博物馆广绣文物藏品资源的基础上,提炼出传统图案,从品类、题材、构图造型、色彩搭配、针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并通过复绣,帮助广绣传承人传习和理解传统技艺,还尝试基于传统图案进行广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高广绣的传承和再创造能力,创新探索出“传统资源发掘—研究美学规律—提高复绣能力—数字资源采集—创新转化应用”的道路。这本书作为“广绣传统图案研究与转化课题”的成果,为传统工艺应如何守正创新并实现高质量传承发展作出了科学示范。它深入研究了广绣图案的演变历程、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为广绣的保护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在分享会上,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将新书捐赠给了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等博物馆、图书馆机构,以及2021年“广绣传统图案研究与转化课题”相关广绣传承人,为广绣的传承与保护添上了浓浓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广绣图案研究》新书捐赠仪式。

经验交流,共话发展

会议还邀请了荔湾区、越秀区、增城区等区非遗保护中心代表以及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非遗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进行经验交流分享。

荔湾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张轶琳分享了以“绣花”功夫培育“工匠”精神,从非遗保护制度、人才队伍培育、平台跨界搭建等方面壮大非遗根脉的“荔湾样本”,为全市非遗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荔湾区分享。

越秀区文化馆馆长张蓉则以“传承城市记忆,融入广府烟火”为主题,分享了以广府文化生态保护区为抓手,通过整体性保护,打造广东省广府文化(越秀)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秀区分享。

增城区非遗工作负责人彭小荣,则从非遗与乡村结合的角度,提供了一份通过“扩队伍、带产业、树典型、做研究”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增城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增城区分享。

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总监苏鸿飞,分享了非遗转化为品牌力,文化力转化为市场力、产品力的角度,从产品打造、营销策划、现象级传播多维度发力,探索文商旅融合发展新模式,解读了文化如何助力老字号焕发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酒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享。

广东非遗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锵鸿则从手工造纸、民宿、研学等方面,分享了非遗文创如何实现落地转换的众多精彩实践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东非遗梦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分享。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庄家茵 通讯员 陈浩

图片由广州文化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