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学期的刻苦学习,学生们将迎来盼望已久的寒假,但对于“神兽”们的归家,可谓是“有人欢喜有人愁”。“看管问题”“自律问题”困扰着不少家长,诱人的电子产品和被“加码”的假期也让学生心生波澜。
那么,作为班主任,面对家长的假期困惑,应该如何回应和指导呢?一起来看——
寒假作为衔接两段学习的重要缓冲期,不单单是放松了事,而应是校外生活、家庭生活的体验与补充。但许多家长缺少科学合理的沟通和管理方法,而当下学生的自我意识愈发强烈,我便选择了“亲子约定”这一方式,指导家长和学生共同商议、订立“假期之约”,互为榜样、互作监督,度过一个精彩的假期。
假期前调研需求
订立协商
我先后通过访谈、问卷等形式分别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长假期”的实际情况调研。调研结果显示,92%的家长存在“假期焦虑”,主要体现在学生的饮食杂乱、作息不规律、沉迷电子游戏、学习不主动以及看管问题;而学生方面,主要反映的问题是家长态度恶劣、限制太多和布置其他作业。了解了班级中学生和家长的实际情况,我便着手制作了假期约定表格,于结业式当天向学生和家长进行布置介绍。
起初,学生听到要制定假期计划,纷纷表示又多了一项“作业”,但当了解到是以亲子约定的方式进行,且可设有针对双方的奖罚条款时,又都来了兴趣。更多的学生表示,对“家长能否接受约定并且执行”持很大的怀疑。我将学生的顾虑与家长进行了交流,再次明确了“尊重双方”“利于成长”“依约履行”的要求。同时,也有一些家长担心自己真的执行不下来,我则建议要在协商订立之初,注意亲子双方约定条款的难易度和可行性。最后,我向家长重点强调了要注意仪式感,给学生一个“值得去做”的心理感受。
假期中落地实施
定期反馈
好的开始固然重要,但真正发挥益处的还是一天天、一步步地去执行。在本次寒假中,我会不定期与学生或者家长了解假期约定的开展情况,及时提出肯定或者帮助解决问题。遇到因为约定难度过高、要求过细而无法达成的,我会建议召开家庭会议来协商调整条款;遇到学生破坏约定,家长失去耐心暴力解决的,我则会分别沟通,必要时还会通过视频联系的形式,以见证人的身份予以调解;也有的家庭执行得非常好,双方协商相互提高守约奖励,我也会送上积极的肯定。
假期后总结成果
兑现奖励
在寒假开学前的一周,我会向所有参与制定假期约定的学生和家长发起总结验收的号召,要求双方各自进行履约总结,依据约定的具体内容进行奖惩,并在返校时上交约定纸质版,用于复印留存。在开学核对查验后,分别颁发“守约模范家庭”“榜样家长”“规划小达人”的奖状,并在班级群内宣传表扬。
内外动力驱动
促使约定奏效
“约定”是一种契约精神。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质训练。而有了家长参与的约定,又增加了“重要他人”的行为示范意义,加强了学生对规则意识的体悟。
约定可以奏效的第一个因素是激励。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部驱动,通过预设目标并逐步达成的自我实现、自我认同;另一种是外部驱动,即设置得当的阶段性评价和奖励,促进学生乐于按约行事。这两种驱动力相辅相成,促进学生有意愿、有能力达成目标。
最后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第一是“约定”本身,包括约定的内容、难度、奖励类型、仪式感等,需要依托发展规律,认真制订。第二是参与者对“约定”的理解,这一活动能否达到甚至超越预期,关键在于参与者的态度。想要做好这一点,需要言行示范,需要尊重规律,需要及时评价、坚持底线等。这也是各个家庭的落地情况差异性较大的重要原因。
指导家长科学合理地开展家庭教育、得当地引导学生的生活习惯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样应受到班主任的重视,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就是“磨刀之功”。
转载请注明来源“现代教育报(ID: modedunews)”
如您对本文内容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至xdjyb18@126.com,我们将第一时间与您沟通。
策划:张广林
作者:孙健权(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
编辑:韩冲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