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阿尔巴尼亚,中国的年轻人应该都没有什么印象了,仿佛地球上不存在这个国家。但是,老一辈中国人听到后,应该都是感慨万千。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次月,中国就与阿尔巴尼亚建立了外交关系。

当时,在东欧的社会主义阵营中,阿尔巴尼亚处于弱势的地位。苏联与南斯拉夫交恶后,阿尔巴尼亚选择支持斯大林和苏联,因而获得了苏联的保护。

但是,1953年斯大林去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苏联几乎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政策,转而与南斯拉夫修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阿尔巴尼亚对赫鲁晓夫的做法进行了批评。另一方面,中国与苏联的关系也开始朝着负面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从1954年开始,中国为阿尔巴尼亚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例如,在1961年,中国向阿尔巴尼亚提供几十万吨粮食、时值2.5亿元人民币外汇的援款,以及19个成套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在中阿两国之间,有一首名为《我们是真正的朋友》的歌谣被广泛传唱,歌词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阿两国远隔千山万水,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之间的革命的战斗的友谊,经历过急风暴雨的考验。”

说实话,如果不是“搜狐有好书”邀请我为《在阿尔巴尼亚长大》写一篇书评,我也快忘记了这个国家。该书的作者是伦敦政经学院的政治学教授莱亚·乌皮,出生于1979年。刚好是这一年,阿尔巴尼亚中断了与中国的一切贸易、文教、科技关系,仅仅保留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覆言查了下资料,乌皮的曾祖父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担任过阿尔巴尼亚的总理,祖父则被阿尔巴尼亚领导人霍查囚禁在监狱里,长达15年的时间,外曾祖父则被逼着从市委大楼跳下自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一辈中国人应该非常熟悉霍查,从1943年到1985年去世,他一直掌控着阿尔巴尼亚。按理来说,以乌皮的家庭出身,应该是对霍查和那个时代充满恨意的。但是,她却在书中,表达了不一样的看法。

作为回忆录,《在阿尔巴尼亚长大》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作者有记忆以来,到1990年阿尔巴尼亚宣布终结“霍查主义”。第二部分,是1991年实行西方多党制度以后,这个东欧国家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第一部分写到,在1990年的最后一个五一劳动节,11岁的乌皮非常开心。但她发现,“买日常必需品的队伍排得越来越长,商店货架眼见着越来越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一方面,“霍查主义”是失败的,没有能力延续国家的发展,为老百姓创造更好的生活。另一方面,在东欧剧变的激烈地缘斗争中,阿尔巴尼亚作为一个小国,很难独善其身。

很快,阿尔巴尼亚迎来了第一次西方式的多党制选举。乌皮在大街上看到,“许多人正彼此打着招呼,举着两根手指做V字状,那是代表自由民主的新标志”。

显然,这些人是非常兴奋、激动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认为,只要引入西方制度,将国家宪法修改地与西方国家一样,很快就能迎来自己的幸福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莱亚·乌皮

但是,我们知道,由西方国家支持的民主党上台后,没有能力解决国家的实际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导致大部分的银行倒闭,社会秩序被严重破坏,黑社会组织迅速崛起,官员贪腐问题也变得日益猖獗。

在这种情况下,阿尔巴尼亚陷入了长期的动乱之中,数以万计的老百姓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逃往周边的邻国。

更糟糕的是,1997年1月,阿尔巴尼亚的动乱演变成了内战。

乌皮在3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看不清,眼泪蒙住了眼睛。我在卧室里,除了自己的啜泣,只能听见机枪雷鸣般的射击声,甚至不知道枪声来自何处,就好像来自四面八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发现,所有的男人都拿着枪,或者各类武器。还有一些人听说可以乘船逃到意大利,就一窝蜂地涌到港口,用枪逼迫着船长开船。下午,“爸比从地拉那(首都)逃了回来。他说港口都给毁了,所有办公大楼都烧了,幸免于难的商铺寥寥无几。”

根据维基百科的数据,这场内战一共导致了2000多人死亡。要知道,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小国家,当时的总人口也就310万。

出于对国家前途的失望,阿尔巴尼亚的人口流失更加严重。下图是阿尔巴尼亚的历年人口统计图,可以看到,自从1997年以后,人口一直处于下滑状态。2023年的最新数据还剩下24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覆言认为,真正的选票不在手上,而是在脚上。“霍查主义”确实是失败了,但西方的多党制也没有在阿尔巴尼亚获得成功。不管是什么样的主义、制度,都需要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能解决,至少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就是错误的。

客观说,阿尔巴尼亚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你想了解这四十年,阿尔巴尼亚民众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具体问题,可以从《在阿尔巴尼亚长大》的书中找到一个更现实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