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耳朵。

50岁的张姨因多年来频繁掏耳朵,结果引发严重颅内感染,险些丧命。这个案例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个看似无害的生活习惯,即掏耳朵。

耳朵痒到底该不该掏?耳朵痒可能暗示哪些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乱掏耳朵差点丢了命

耳朵痒,掏一掏就舒服了。张姨十几年来养成了用棉签掏耳朵的习惯。起初她只是觉得耳朵痒,用棉签掏了就好了。

但不久后,她开始出现耳内噪音和间歇性耳聋,甚至有轻微的耳痛,她并未将这些症状放在心上。

直到某天洗完澡后,张姨像往常一样掏耳朵,突然感到耳朵闷痛,听力也迅速下降。

她赶往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耳道感染,服药数日却未见好转,并伴随褐色分泌物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耳道细菌感染已经扩散至颅内,甚至侵蚀了耳后的头骨,手术成为唯一的救命手段。

术后,医生从她耳道中清理出多年前残留的棉絮,同时发现部分头骨已经薄如纸张,虽然张姨最终脱离生命危险,但她的听力永久受损。

二、耳屎不是脏东西,掏耳朵真的有必要吗?

很多人都觉得耳屎是“脏东西”,经常忍不住用棉签、掏耳棒甚至指甲去清理。

医学上,耳屎有一个正式名称是耵聍,对耳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耳屎能润滑耳道,避免干燥和开裂;还能阻挡灰尘、异物进入耳道,甚至能防止昆虫钻入。

耳屎中的成分也可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减少耳道感染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常情况下,耳屎会随着张口、咀嚼等动作自行脱落。

频繁掏耳朵不仅无益,反而可能造成耳道损伤、鼓膜受损等问题,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鸣。

耳朵痒并不总是小毛病,有时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这四种情况尤为常见。

其一是细菌感染。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耳道瘙痒、疼痛,甚至流脓。

如果耳朵皮肤破损或用不干净的工具掏耳朵,感染风险会大大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是真菌感染。

耳道潮湿是滋生真菌的温床,曲霉菌、念珠菌等真菌感染会引起耳朵瘙痒、闷胀感,严重时会出现耳道皮肤充血、结痂。

其三是耳屎或异物刺激。

耳屎堆积成硬块,或有异物进入耳道时,可能刺激耳道皮肤,导致瘙痒甚至炎症。

其四是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湿疹等问题也可能引发耳道瘙痒,常见症状包括红疹、渗出液、皮肤增厚或脱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耳朵痒≠要掏耳朵,这样做更安全

耳朵是一个非常娇嫩的器官,不当操作可能带来严重后果。那当耳朵痒得难受时,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首先是温和清洁,用手轻轻揉捏耳廓或拉拽耳垂,刺激神经,缓解瘙痒感。

如果确实需要清理耳屎,可用温水浸湿的医用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但不要深入。

其次是保持耳道干燥,洗澡后可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耳朵,避免水分残留。如果耳道内进水,可侧头轻摇,帮助水分流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是及时就医,如果耳朵出现瘙痒持续不缓解、耳道肿胀疼痛或流脓、听力明显下降等症状,应尽快到医院检查:

耳朵健康关系到我们的听力和生活质量,正确的护理尤为重要。

我们应养成定期到专业医疗机构检查耳道的习惯,而不是自行处理,专业医生能使用耳窥镜等设备,清理耳道深处的耵聍。

还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使用公共耳机或耳塞,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不随意将不洁物品接触耳道,例如手指、钥匙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耳朵痒并不可怕,但不当操作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从张姨的案例中,我们应当引以为戒,重视耳朵健康。

无论是日常护理还是出现异常症状,科学态度和专业指导才是耳朵健康的最佳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