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法律规制与边界厘清(一)

作者:耿碧君律师

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属于社会组织活动较为细分的模块,但同时也是社会组织问题频发的领域,因此从2007年开始,民政部陆续进行了5次针对性全国清理工作,并一再发文进行规范。

一、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法律规制

2012年,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印发了《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暂行规定》(国评组发〔2012〕2号),这是国家首次就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出台的专门性规范文件,明确规定了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行为准则、资质条件、申报程序和监督管理等事项。

2017年,党中央批准实施《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专门规定了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管理要求,完善了相关政策法规依据。

同年,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资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管理的意见》(发改经体〔2017〕1999号),再次明确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必须严格履行申请报批手续,重申评比达标表彰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和非营利原则,要做到奖项设置合理,评选范围和规模适当,评选条件和程序严格。

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对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作出全面规定,并明确要求另行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严格控制社会组织举办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2019年,国务院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强调,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市场主体参加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不得借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向市场主体收费或者变相收费。

2021年,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制定评选评奖活动负面清单,列举了十一项禁止性规定。

随着评比达标表彰管理制度的持续完善以及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实施,2012年颁布的《暂行规定》逐渐显现出与当前工作实际不相适应的诸多问题。此外,近年来部分社会组织频繁曝出违规评选评奖、甚至乱收费的丑闻,给社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亟需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行业行为。

为应对这一挑战,2022年4月,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适时出台了《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旨在进一步完善制度框架、优化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并加大管理力度,以确保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公正性、透明度和规范性。目前主要适用的就是这份《管理办法》。

广东省在社会组织建设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为进一步严格控制和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也制定并发布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2005年4月22日由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意见》;2006年1月5日,广东省民政厅印发的《广东省民政厅民间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审核备案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及2023年4月16日,广东省民政厅关于严格执行《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的通知。

随着制度框架的不断完善和管理力度的持续加大,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正朝着更加公正、透明和规范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组织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三维度把握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现行规范

第一维度、审批

(一)申报主体资格条件:

1、遵纪守法、运作规范,组织机构健全、内部制度完善;

2、最近2次年度检查均为合格(实施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的社会组织除外),且有效期内的社会组织评估结果为4A及以上;

3、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实行独立会计核算,有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所必需的经费;4、最近3年未受到行政处罚;

5、最近3年未被列入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6、最近5年未受到不得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或者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的处理。

(二)申报项目性质:

1、以社会组织名义主办、协办或承办的各类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2、社会组织开展的下列活动不适用本办法:

①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

②属于业务性质的展示交流、人才评价、技能评定、水平评价、信用评价、技术成果评定、学术评议、论文汇编、认证认可、质量分级等资质评定、等级评定、技术考核,以及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进行的认定评定;

③行业、领域统计数据信息发布;

④体育比赛、技能竞赛等比赛竞赛;(不得在比赛、竞赛项目设置外再颁授任何其他名义的奖项。)

⑤以本单位内设机构及人员为评选对象的评比达标表彰。

社会组织开展前款第一至三项活动不得以授予称号、颁授奖章、发布排行榜等方式变相开展评比达标表彰;

(三)申报项目要求(包括项目申请、调整或者变更):

1、项目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2、项目名称与评选内容相符合,评选范围与社会组织章程规定的宗旨、业务范围、活动地域相一致;

3、项目奖项、规模和周期设置科学合理,常设项目一般每5年开展1次,原则上不设置子项目;

4、项目评选条件严格、程序规范、方法科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

5、项目经费来源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四)申报流程:

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审批制度。审批权限不得擅自下放或者变相下放。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审批全国性社会组织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具体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负责审批地方性社会组织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机构负责具体工作。

(五)申报材料:

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理由依据、活动周期、评选范围、参评总数、评选名额、奖项设置、评选条件、评选程序、奖励办法、经费来源和表彰形式等。同时附主办单位组织章程及符合申报主体资格条件的相关材料。

2、调整或者变更已经批准开展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名称、主办单位、活动周期、评选范围、评选名额、奖项设置的,应当重新提出申请,按照原审批程序进行审批。

(六)审批原则:

1、坚持合法性原则。举办的活动应在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符合国家的政策导向。

2、坚持促进发展原则。提高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水平,促进整体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3、坚持文明、节俭原则。符合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禁止铺张浪费,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注重社会效益。

4、坚持自愿性原则。举办或参加活动应完全出于当事人自己的意志,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以职权强制他人举办或参加。

5、坚持公开、公平原则。举办的评选、评比、达标等活动必须有公开的方案,公平的标准,透明的程序,民众参与的监督。

第二维度、管理

(一)活动开展程序:

1、制定方案。经批准设有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前应制定工作方案,并将工作方案及本办法第六条所规定的相关材料报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备案;

2、印发通知。向有关方面印发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的通知,并向社会公开,同时成立评审工作委员会负责具体工作;

3、推荐评审。有关方面提出符合条件的评选对象,并在适当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后上报,评审工作委员会组织进行评审;

4、征求意见。评选对象涉及企业及其负责人的,征求生态环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税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意见;评选对象涉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按管理权限征求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意见;

5、公示。评审工作委员会将评选对象面向社会进行公示;

6、决定。社会组织发布评比达标表彰决定,对评选对象颁发奖章、奖牌、证书等;

7、备案。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结束后,及时将评选结果报业务主管单位或行业管理部门,同时报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机构办公室备案。

(二)“九不得三应当”

1、未经批准不得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2、不得超出章程规定的宗旨、业务范围和活动地域;

3、不得面向各级党委、政府或党政机关开展,一般不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或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为评选对象;

4、严格按照所批准的申报内容开展,不得擅自改变或设置子项目;

5、全国性社会组织不得要求地方性社会组织配套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地方性社会组织不得借助全国性社会组织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新增或变相新增项目;

6、不得收取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7、不得与营利性组织合作开展或者委托营利性组织开展,未经批准不得与境外组织合作开展;

8、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和奖项的名称前应当冠以社会组织名称或符合有关规定;

9、应当将评选办法和评选结果等向社会进行公开,按照有关规定不公开的除外;

10、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情况应当纳入年度工作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社会组织违反第一、二、五、六、十项的,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停止开展活动、消除影响,并将相关情形作为年检结论和等级评估的重要参考;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纳入社会组织信用记录;必要时,可以向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机构建议撤销已批准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

社会组织违反第三、四、七、八、九项的,由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开展活动、消除影响、公开曝光,并将处理情况通报登记管理机关。必要时,可以向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机构建议撤销已批准的评比达标表彰项目。

均要对社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或者组织处理;有违纪违规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或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维度、监督

(一)监督的主要形式:

1、听取民间组织法定代表人汇报情况;

2、召开座谈会或书面征求会员单位和相关理事会的意见;

3、现场监督指导;

4、审核活动情况报告,民间组织必须在活动结束后1个月内将开展活动的书面总结报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核后,报登记管理机关;

5、设立举报箱、举报电话。

(二)项目违规后果:

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机构予以撤销:

1、申报时弄虚作假的;

2、造成较大社会负面影响,社会公众反映比较强烈的;

3、对推动工作失去实际意义的;

4、连续两个周期未开展的;

5、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或行业管理部门认为应当撤销的。

社会组织存在前款第一、二项情形之一的,由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机构取消其5年内申请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和评优评先资格。

(三)年检及评估溯及要求

经批准设有评比达标表彰项目的社会组织,本办法实施时不符合“最近2次年度检查均为合格(实施年度工作报告制度的社会组织除外),且有效期内的社会组织评估结果为4A及以上”,应于5年内达到相应要求;

本办法实施5年后(2027.4.16)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或者出现不符合规定条件满5年的,由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机构予以撤销项目。

(四)表彰后监督:

表彰奖励获得者有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影响恶劣的,或者隐瞒情况、弄虚作假骗取表彰的,应当撤销其所获表彰奖励。

由表彰奖励的授予主体负责作出撤销决定,收回其证书、奖章、奖牌等,撤销因获得表彰而享有的相应待遇,追缴其所获奖金等物质奖励,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