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时期的领军机大臣、内阁首辅张廷玉,不仅自己和父亲都是进士出身,而且他的四个儿子,有三个中了进士,另外一个是贡生,四个儿子一个比一个官大。一家三代几乎全是进士,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二儿子张若霭考中了第一甲第三名,被皇帝钦点为探花,但是由于张廷玉的插手,被降为第二甲第一名。这又是为什么呢?

张廷玉的二儿子张若霭,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而且善于书画。尤其是他的毛笔小楷,令人赞叹。他写的《有鸟二十章》,成为后世的范本,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至今,让后人观览。

张若霭参加了雍正十一年的科举考试,在殿试中,他的试卷文笔流畅,题意突出,雍正看了试卷后,非常欣赏,并给各主考官传阅,大家一致认为,这张试卷应该列为第一甲。之后被雍正亲自选为第一甲的第三名,钦点为探花。

在主考官们拆开姓名册之后,才发现这张试卷是一名年轻二十岁的张若霭所作,此时雍正也并不知道张若霭是张廷玉的儿子。

张廷玉是雍正皇帝的重臣,被雍正称为“情同密友”,雍正的所有重大决定,都有张廷玉的参与和谋划,张廷玉先后担任过吏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封保和殿大学士、领军机大臣。这样的职位和地位,在历史上都少有的,他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人间富贵。在雍正去世之时,遗诏宣布其为顾命大臣,而且配享太庙。配享太庙,这是清朝的唯一汉人。

虽然张廷玉受雍正帝的极其宠幸,但他本人一直都是低调谦逊,从来不耀武扬威。

当他得知二儿子张若霭考中探花后,他并没有非常开心,而是诚惶诚恐,赶紧跑到皇宫去见雍正皇帝,请求雍正皇帝把它降为第二甲。

雍正皇帝听到张廷玉的这个请求,感到莫名其妙。大家都知道,张若霭能够摘取探花,是凭自己的真本事,是皇帝钦点的,不是靠张廷玉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雍正问张廷玉为什么?张廷玉说出了两点重要理由。

第一,他们家两代人已深受皇恩,不仅张廷玉本人受雍正的信任,位极人臣。而且他的父亲张英也曾担任过礼部尚书,拜文华殿大学士。如果他的儿子被钦点为第一甲的探花,难免会让天下人议论纷纷,有损国家考试制度的威严。

第二,自己的二儿子张若霭只不过才20岁,尚还年轻,加上自己又是朝廷的重臣。这会让儿子滋生骄傲,不思进取。如果把他降为第二甲,正好杀一杀他的锐气,给他以后的进步留取空间。

雍正听了张廷玉的两条理由,心生欣慰。他不仅考虑到国家层面,也考虑到了家庭层面。雍正就同意把他降为第二甲的第一名。

从这件事情来看,虽然张若霭被降为第二甲,吃了亏。但是张廷玉用这种谦和的处理方式,给儿子积了很大的福分。因为这件事情,雍正向全国发了搒书,以表彰张廷玉的谦让之德,号召全国的官员向他学习。

实际上,这个也是张廷玉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让儿子以后的仕途更加顺畅。在乾隆时期,乾隆帝知道他们父子的这段故事,对张若霭更加有好感,很是偏爱,让他担任了礼部尚书,并且承袭伯爵。可惜他的命运不太好,在乾隆十一年,张若霭随乾隆西巡,感染了疾病去世,时年34岁。

大儿子张若溎,他在雍正八年考中进士,时年27岁。他在殿试中的成绩不是很拔尖的,只得了第三甲,按照朝廷的制度,本来是要外放偏远地方担任官职的,但是雍正看在张廷玉的面子上,让他担任了兵部主事的职位。虽然官职不是那么大,但是他却很长寿,活了85岁。

三儿子张若澄,是乾隆十年考中的进士,位列二甲,直接进任翰林院编修,他的仕途很通畅,担任过内阁学士和礼部侍郎。他的书画水平很高,乾隆很欣赏他,可惜只活了49岁就病逝了。

四儿子张若渟,他是几个兄弟当中读书最差的一个。因为他是朝廷重臣的儿子,按照当时朝廷的规制,直接给了他一个贡生的名分,可以去参加科举考试。可是他考了好几次,都没有考中进士。后来张廷玉就给他捐了一个刑部主事的职位。虽然他没有读书的天分,但是他懂得人情世故,会当官,他比三个哥哥更加吃得开,最后升任至兵部尚书,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活了74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