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的大棋盘上,伊朗核问题一直是备受瞩目的焦点,其走向深刻影响着中东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近期,围绕伊朗核计划,一系列动态正在重塑地区局势,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伊朗飞机导弹资料图

2025年1月1日,伊朗外交部副部长加里布阿巴迪的一则消息,犹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他宣布,伊朗将于1月13日在瑞士日内瓦与法国、英国和德国举行新一轮涉核问题会谈。不过,伊朗方面特别强调,此次活动是“会谈,而非谈判”,旨在讨论各类相关议题。这一消息的公布,瞬间将国际社会的目光聚焦到伊朗核问题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敢动伊朗试试看资料图

回溯历史,2015年伊朗与美国等国达成伊核协议,这一协议曾被视为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重要里程碑,为地区和平稳定带来曙光。然而,2018年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该协议,并重启对伊制裁,使得伊核问题再度陷入僵局,地区局势也随之紧张升级。如今,特朗普即将在1月20日重返白宫,这一政治动态为伊朗核问题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伊朗在核计划方面的进展一直是各方关注的核心。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透露,2024年11月,伊朗已拥有182.3kg丰度为60%的浓缩铀,相比之前增加了17.6kg。尽管从技术层面讲,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丰度需达到90%以上,但从60%提升到90%在技术上并非遥不可及,伊朗在核研制方面的潜力已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惕。英国《每日电讯报》曾报道,此次会谈之所以被安排,正是在伊朗加速推进其核计划并招致英法德三国谴责之后。2024年12月17日,英法德三国指责伊朗在“没有任何可信的民事理由”的情况下,将高浓缩铀库存增加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甚至提出恢复对伊制裁以阻止其核计划发展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白宫资料图

在这一复杂局势中,中国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去年年末,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访华,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进行了重要会晤。此次会晤正值叙利亚政局更迭之际,虽然很多人将目光聚焦于叙利亚局势对中东的影响,但伊核问题也是双方讨论的重要议题。王毅外长明确向伊朗传达了中方观点,强调始终主张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呼吁有关各方为恢复对话谈判发挥建设性作用。中方的这一立场,为推动伊核问题的和平解决指明方向。在中方的积极推动下,伊朗同意与英法德三国展开对话,这无疑展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重要斡旋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内部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态度也存在分歧。据相关消息,大约1个月前,拜登与他的国家安全团队举行会议,讨论如果伊朗在1月20日前有发展核武的迹象,如将浓缩铀的纯度提高至90%,美国应如何应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提出直接动武、攻击伊朗核设施的方案,但拜登在此次会议中并未做出最终决定。而特朗普团队则更倾向于与伊朗重启核协议谈判,认为这比袭击伊朗核设施更具可行性,且伊朗国内的亲美力量也对重启核协议谈判表示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拜登资料图

对于以色列而言,伊朗核问题同样关系到其国家安全。以色列深知若单独攻击伊朗,代价可能极为惨重。伊朗广袤的国土面积超过160万平方公里,导弹据点遍布各地,且已引入俄罗斯先进的防空导弹S300及S400,这使得以色列空军在空袭时面临打击效果有限、战机被击落风险大增的困境。若以色列要袭击伊朗的核设施,必然需要美国提供具有深层穿透力的炸弹或导弹,但目前拜登政府明确表示不支持这一行动,以色列只能寄希望于特朗普上台后进行游说。

一旦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少军政分析家认为,伊朗具备足够的军事能力,能够对以色列的能源、通讯及重要军事设施,如行政大楼、军事据点、防空设施及机场等进行大规模摧毁,这将使以色列仅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尤其是几个人口稠密的城市陷入瘫痪,引发民众恐慌。而美国若参与其中,在国际社会上必然会遭到强烈谴责,毕竟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伊朗已制造或拥有核武器的情况下,攻击伊朗核设施无疑是一种军事恐怖主义行为。俄罗斯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伊朗保持着良好关系,对于美国可能的军事行动必定不会坐视不管。俄罗斯甚至可能向伊朗提供核技术支持,这将彻底打破中东地区原有的政治权力平衡,使局势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理会资料图

综上所述,伊朗核问题正处于关键节点,各方利益相互交织,局势错综复杂。无论是伊朗、美国、欧洲国家,还是以色列,都应保持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的行动。国际社会应共同努力,推动各方通过对话与谈判解决分歧,重回伊核协议的正轨,为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中国将继续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推动伊核问题的和平解决贡献智慧和力量,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与地区和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