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日报讯(记者张倩)“多亏夏医生,服了几服中药后,我现在呼吸顺畅多了,上楼梯也不喘了。”我市市民霍女士近些年饱受胸闷憋气困扰。她口中的夏医生,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以下简称“广安门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夏宏盛。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挂牌“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后,两年来,广安门医院共派出120余名临床和医技专家,开展诊疗、教学工作,其中先后有20余名专家长期驻保。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医疗质量、服务能力、诊疗水平、专科建设以及科研与教学水平持续提升,2024年1—10月,接待门诊患者人次同比增长20.5%,出院患者人次增长12.49%,完成手术台次增长35.79%,接待市外省外患者人次均增长16%以上。

作为保定市全力建设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承载着弘扬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康养产业发展等重要使命。依托该院,我市建设中医适宜技术、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培养以县级优才为骨干,覆盖县、乡、村的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团队,加速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

2023年底,我市成为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2024年4月又入选国家试验区。

我市积极落实国家中医药战略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千年药都”和中医药资源优势,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弘扬特色中医药文化,全面加速试验区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迈向新高度。

“设立试验区是希望通过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积极探索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保定市是全省唯一同时成功创建国家和省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城市,这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和广阔空间。”保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国伟介绍。

为推进试验区建设“效率、效益、效果”提升,我市印发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方法路径以及各方职责,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20个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工作专班,并召开推进会,提出突出重点领域,持续深化中医药综合改革;突出优势发挥,不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突出产业思维,加快推进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突出文化弘扬,着力提升保定特色中医药传播力影响力……

试验区建设步伐加速,2024年市、县两级中医药管理局挂牌成立,保定市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组建。我市将全力推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力支持安国中药都建设和易县京津冀康养基地培育,重点开展中医药服务模式、管理方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探索创新。

同时,成立以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为联盟理事长单位的保定市中医专科联盟;依托保定市中医院成立“守真堂”,打造名中医坐堂行医样板;6家县级中医院积极争创三级中医医院,11家县级中医医院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28家国医堂开展“旗舰”国医堂建设,我市初步形成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为龙头、17家县级中医医院为骨干、282家国医堂为网底的中医药服务体系。

保定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医药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易水学派、寒凉学派等中医流派影响深远,刘完素、张元素等名医辈出。在推进试验区建设中,我市通过打造学派传承弘扬平台、丰富文化传播载体、持续开展文化传播活动,让特色中医药文化得到有力弘扬传播。2024年守真中医药博物馆、安国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和易水学派博物馆相继开馆,共接待各地游客20余万人。此外,我市常态化开展中医药文化“六进”活动和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举办各类活动共计300余场,受益群众10余万人次,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为实现中医药文化事业产业一体化发展,我市加强同北京市、南阳市、亳州市等地沟通联系。去年,我市组建中医药产业代表团到香港、澳门参观考察中医药产业,市卫健委与香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我市两家中医药企业加入香港现代化中医药国际协会和香港保健食品协会。香港河北联谊会还组织香港企业家代表到访保定,参加国际医疗基地宣传推介活动,引发香港企业家热烈关注。

随着试验区建设全面加速,我市将形成南有安国中药都、中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北有易县京津冀康养基地的中医药康养发展格局,在传承创新发展中绘出中医药事业的健康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