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82岁的拜登,在专访中自信满满地宣称自己可以击败特朗普,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未必能做完第二任期。放弃连任竞选后,民主党的焦虑、美国的分裂,以及拜登政绩的真实情况,成了这场“胜选自信”的讽刺注脚。拜登的这番表态,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政治困局,更揭示了美国在内外交困中的虚伪与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拜登的所谓“自信”胜利,更像是一种对特朗普的恐惧。82岁的他虽然在专访中表现得镇定自若,但民主党内部的焦虑早已压倒一切。去年7月,拜登不得不在党内压力下放弃连任竞选,因为他与特朗普的对决并未展现出强劲的胜算。在与特朗普的电视辩论中,拜登的表现让民主党人无比担忧,他的口误、迟疑以及难以令人信服的回答,彻底暴露了他因高龄而逐渐下滑的状态。即使如此,拜登依然试图通过“胜选可能性”来强化自己的政治遗产,但这种表态只是在掩盖民主党当前的困境:缺乏一个真正能让选民信服的候选人。

更重要的是,拜登所谓的“胜选自信”与他过去几年的政绩存在巨大反差。虽然他自称在外交政策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现实却是,他所谓的“恢复美国领导地位”,不过是一场虚张声势的表演。从阿富汗撤军的混乱到与盟友的矛盾加剧,拜登政府的外交政策更像是一场拙劣的危机管理。在重建北约关系方面,虽然拜登试图通过支持乌克兰抵抗俄罗斯来团结欧洲盟友,但北约内部的不满情绪从未消散。欧洲国家对美国长期的“单边主义”行为早已心生反感,而拜登的“恢复领导”更多是一种强加的姿态,而非真正的合作。

至于拜登所谓的“四方安全对话”,不过是对中国施压的工具,却让亚太地区更加动荡。拜登政府试图通过强化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的合作来围堵中国,但四方机制内部的问题显而易见。印度的自我定位、日本的防务限制、澳大利亚的经济依赖,注定了这一机制难以发挥真正的效果。而拜登在非洲的基础设施计划,则更像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模仿,但实际进展寥寥,非洲国家更愿意选择经济效益显著的中国方案,而非美国的空洞承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中美关系上,拜登声称“取得显著变化”,但这种变化是否对美国有利,显然值得商榷。从贸易战的余波到科技封锁,再到频繁的军事挑衅,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充满对抗性,却缺乏实质性的进展。所谓的“核心利益”,不过是试图阻止中国崛起的借口,但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对自身产业的消耗,已让美国企业和普通民众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拜登将“美国优先”包装成一种全球责任,却难掩其霸权逻辑的本质。

拜登的政治遗产更是一种危机的延续,而非成功的象征。国内问题的持续恶化,正是拜登政府的最大痛点。从通货膨胀到种族矛盾,从贫富差距到社会分裂,拜登的政策始终无法有效缓解美国内部的撕裂。虽然他试图通过基础设施法案和绿色能源投资来刺激经济,但普通美国人感受到的却是生活成本的持续上升和社会福利的削减。共和党对民主党政策的全面否定,更让美国的两党政治陷入无休止的恶性循环。这样的美国,如何能“领导世界”?

事实上,拜登的“胜选信心”反映的不是他对自己能力的确信,而是对美国当前政治危机的无力感。他明白,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的分裂和倒退将更加难以挽回。但即便拜登自己赢得选举,他又能为美国带来什么?82岁的高龄让他不得不面对体力和精力的限制,而民主党内部的分裂和民众的不满,注定了他无法带领美国走出当前的泥潭。拜登的连任承诺不是“第二任期的蓝图”,而是对美国未来无力掌控的现实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为讽刺的是,拜登口中所谓的“领导世界”不过是冷战思维的遗产,而非面向未来的全球治理方案。美国无法接受一个多极化的世界,更无法接受新兴国家的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拜登的外交政策只能是一场“防守反击”,试图延续美国的霸权体系,却无法真正为世界提供可持续的解决方案。这种领导,既缺乏道德基础,也失去了实际效果,所谓的“显著进展”,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82岁的拜登或许还想通过强撑形象来维持自己的历史地位,但他的政治遗产注定是脆弱的。无论是民主党内的动荡,还是国际社会对美国领导力的质疑,都让拜登的“胜选自信”显得空洞无力。美国需要的不是一个老迈总统的固执坚持,而是一个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领导者。而拜登的时代,终究只是一个过渡,无法改变美国在内外交困中逐渐下滑的趋势。拜登的“自信”,终究只是掩盖困境的一层薄纱,而美国的未来,需要比这更深刻的反思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