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每天都要喝水,但是这件看似平常的事,其实藏着学问。

近期,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接收了一名因短期过量饮水而紧急送医的2岁7个月的男孩。家长描述,孩子前一日出现了轻微呕吐腹泻,几乎没有吃东西,也没喝水,但精神尚好,因此并未及时就医。然而,就在当日凌晨,孩子醒来后,猛喝了约1000ml的水,不久便出现了抽搐,并持续了50分钟。

该院急诊室医护人员迅速行动,一边进行药物止惊,一边完善检查,发现孩子的末梢血糖仅为1.8mmol/l(正常值3.9mmol/l-6.1mmol/l)、血钠117.9mmol/l(正常值135mmol/l-145mmol/l)。这么低的血糖和血钠,均会危及孩子生命,且持续50分钟的抽搐,极有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脑损伤。

情况危急,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孩子提升血糖、扩容、纠正电解质紊乱、稳定内环境以及镇静止惊等抢救,孩子停止了抽搐转入持续昏迷。随后,在持续血糖维持、逐步提升血钠以及脑细胞保护、头部低温等一系列救治措施下,孩子终于脱离了危险,当日下午就已经完全清醒且可以自主进食。医生表示,由于恢复良好,患儿已治愈出院。

那么,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正确地“与水共舞”?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医生提醒,饮水时要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特别是空腹时;在腹泻或呕吐后,尤其是婴幼儿,需选择补充含电解质且有规范张力的口服补液盐,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并预防脱水;适宜的水温更有利于健康,避免过冷或过热的水对身体造成刺激;当出现精神差、呕吐、腹泻、少尿、食欲差、进食减少等情况时,需及时就医诊治。

(海西晨报记者曾昊然通讯员高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