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军是一支“组建很晚,历史却很长,善与外敌作战,战果十分辉煌”的部队,是我军之中铁军中的铁军,钢军之中的钢军。自建军以来,54军便承担着重要的对外战争任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一直到部队大改编,54军一直是我军重点建设的部队。
54军是一支特殊的部队,是由两支王牌部队合并而成。朝鲜战争爆发后的1952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原第四野战军第四十五军和第四十四军各一部(四十五军军部、直属队、第一三四、第一三五师;四十四军第一三○师)合编为一个军入朝参战。
44军前身是东野第七纵队,45军的前身则是东野第八纵队,皆是四野的王牌。第四十四军的前身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的八路军第三纵队和新四军第三师,还辅以大名鼎鼎的“回民支队”的一部分。7纵被称为是一支两头冒尖的部队,对敌人狠,对友军也挺狠,战斗坚决,不打折扣。曾参加了血战四平、锦州战役和天津战役。
45军前身是,第四十五军的前身是红军时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政府警卫团,也被称为“瑞金团”。长征前夕,该团扩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九军团,军团长就是著名的“奴隶将军”罗炳辉。
解放战争期间,该部队被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八纵队,以弱胜强,取得了辽西三战三捷,在天津攻坚中,第四十五军一三五师首先一举突破民权门,而后全军以勇猛动作插入市区,与兄弟部队一起会师金汤桥,将天津南北守敌一举割裂,赢得战役全胜。
45军最出彩的,还是解放战争后期的衡宝战役。当时45军第135师意外插到了桂军四个主力师身后,林司令闻讯立即命令师长:“你师归我直接指挥。”在林司令的亲自指挥下,135师像一枚钢钉一般钉在了敌群之中,阻止了敌群的撤退。刘伯承后来将135师称为“腰斩七军”。
此战之后,大放异彩的丁盛受到了上级的青睐,因此成为新生的54军军长的最佳人选。
就在54军即将建军之时,却横生枝节。44军和45军都是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部队,两军合并到底用哪个番号成了问题。要知道,番号取消意味着原来的部队从地球上消失,辉煌的历史化为乌有。如果在战争中,番号被取消,就是奇耻大辱。
44军领导认为,我们番号在前,应叫44军;45军叫的更响:“我们过来一个军部,两个师,当然要用我们45军的番号。”
这些争论很快报到军区,军区首长也很难下决心,因此最后报到了中央军委。主持军委工作的周恩来将四十四军军长张才千、政委谭甫仁和四十五军代理军长丁盛、代理政委谢明叫到北京开会,专门解决这个问题。两支兄弟部队的领导,都慷慨陈词。
周恩来听完,笑了,说:“你们说得都有道理,希望自己的军番号保留嘛,无可厚非。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两个军的番号都可以保留!”
周恩来说:“我看可以这样,四十四军选你们一个‘四’,四十五军选你们一个‘五’,组成五十四军,这不是两个军的番号都保留了吗?”在场的人先是愣了一下,随即有人鼓掌。掌声响起,周恩来摆摆手,说:“这叫皆大欢喜。”
就这样,1952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正式成立,隶属中南军区建制,丁盛任首任军长,谢明任政委。
1953年1月21日,新成立的54军经过现代化换装,浩浩荡荡地向东北前进。2月上旬,第130师过江进入朝鲜的铁山半岛,负责阻止敌军登陆作战的任务;军部和第134师、第135师则在辽东半岛,抓紧作战训练同时担负守卫海防的任务。
5月2日,军部率第一三四、第一三五师大部队入朝,先是进至平壤附近地区,接替第三十九军防务,担负西海岸抗敌登陆及平壤地区反空降作战任务。6月下旬,他们又接到命令由西海岸开赴金城前线,配属第二十兵团参加夏季反击战役。
6月23日,第二十兵团召开作战会议。丁盛军长和谢明政委驱车赶到兵团司令部时,作战会议已经开始了。此战主要由第20兵团负责,因此由司令员杨勇负责总指挥,并且制定作战计划。
到了司令部,杨勇向丁盛介绍了作战方案,谁知杨勇话还没说完,素有“大胆将军”之称的丁盛竟勃然大怒,他怒向杨勇:
“怎么重要任务都是你们华北兵团的,你们是不是想搞“华北山头主义”!”
那么杨勇的作战计划为何让丁盛如此愤怒呢?
这次反击,20兵团将4个军的兵力一分为三,按照东、中、西三个方向编组。
东集团以60军为主,指挥第21军、第33师和第202师1个团;
中集团以67军为主,指挥54军第135师,第68军第202师,统由67军军长邱蔚、54军军长丁盛指挥。
西集团以68军(欠202师)为主,指挥54军第130师,统一由68军副军长宋玉琳、54军副军长吴瑞山指挥。
第54军第134师为兵团预备队,驻扎在洗浦里。
由此可见,54军即将面临入朝后的第一战,竟然直接被一分为三,而且都配属于60军、67军和68军之中。要知道四野各军的部队荣誉感都很高,要打就打主攻,要打就打主力,岂有配属别人之理。
20兵团原属于华北野战军,而主攻任务大多由20兵团原来的部队完成,心高气傲、求战心切的丁盛怎能不怒?
要知道朝鲜马上就要停战了,这可能是志愿军在朝鲜的最后一仗了,作为“好战分子”,丁盛和54军官兵可连瘾都没过呢!
丁盛的言论确实有些过当,20兵团政委王平腾地一下站了起来:
“丁盛同志,你在说什么呢?杨勇司令员是二野的,那是什么华北的?他搞什么“华北山头”?”
听到这里,丁盛才稍稍收敛起怒气,坐了下去。
对于丁盛的唐突发言,杨勇却并不气恼:
“丁盛同志,我们怎么可能没给54军安排重要任务呢?这场战斗,美军是不参加的,咱们要打的都是伪军。伪军虽然战斗力比不上美军,但也有些强的。你们五十四军打“首都师”怎么样?”
丁盛和政委交换了一下颜色,没能和世界第一的美军交手确实有些可惜,但拿韩军王牌“首都师”做了盘小菜也不错。丁盛斩钉截铁地回答:“没有问题,一定打好这一仗。”
7月13日,志愿军1000门火炮齐发,54军的战士们从各自集团内突入韩军阵地。距离解放战争结束已经有2年了,54军官兵2年都没捞到仗的,如今他们士气爆棚、喊杀声震天。
在志愿军的打击下,韩军“首都师”、第六师和第八师遭受重创,1.4万余人被歼。志愿军向金城以南的战役进攻,对“联合国军”极为不利。侵朝军总司令克拉克和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泰勒飞抵前线,组织大反攻,夺回失地。
韩国总统李承晚也赶赴前线督战,下令部队每天组成3个团,以400余架飞机、30多辆坦克为掩护进行反扑。韩军官兵不断叫嚣:“拿下阵地为总统献礼!”
然而54军哪会让韩军那么嚣张,曾经腰斩七军的135师再次像钢钉一样钉在了阵地上,韩军多次进攻,却死伤累累。此战中,韩军共损失6250多人。
丁盛打得兴起,结果一回头,发现作为预备队的134师还没打,是时候让他们也过过瘾了。他见前方战事吃紧,于是命令134师全部投入战斗。四○五团在巨里室西北高地与韩军展开争夺战,拉锯般地进行了25次争夺,直至7月27日,停战协议签订,阵地仍牢牢掌握在五十四军手里。
金城战役结束后,54军战果辉煌,几乎完成了志司和杨勇下达的所有任务,出现了“二级战斗英雄”麻俊坤、王占山和15名国际功臣、14个一、二、三等国际功臣连。
抗美援朝后,54军成为了中央军委手中一支战略性力量,哪里有军情,54军就去哪里救火。
1962年,中印前线吃紧。54军接到总参谋部命令,调130师到中印边界东段、传统分界线以北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参加反击作战。
54军迅即组成前线指挥部,(简称“丁(盛)指”)统一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瓦弄地区作战行动。在瓦弄地区,印军竟胆大到直接攻击54军的阵地。印军自恃有历史悠久的印军第11旅压阵,这支部队号称参加过二战,曾击败过隆美尔。11旅旅长还叫嚣,要攻下瓦弄为尼赫鲁的生日献礼。
送上门的肉,没理由不吃。54军先是轻而易举地击退了印军的攻击。10月16日,54军第130师发动全面反击,经过10小时激烈战斗,印军前沿主阵地绝大部分被攻克。第三八八团控制了瓦弄扎公,割裂了印军部署,向纵深发展,直逼瓦弄。
在54军的迅猛突击下,印军3个营、1个营大部以及第11旅旅直分队等1.2万人大部被歼,剩余之人全部溃逃到峡谷、森林之中。54军光搜查俘虏就搜查了好几天。慌乱中,印军第四军军长考尔中将险些被擒。
直到54军改编,印军都视54军为劲敌,历次演习的对象,都将54军作为假想敌。1987年中印再次发生边境冲突,54军再次被调往中印边境。印军本来要发动战争,结果在最后一分钟取消了作战计划。54军给印度人的震慑实在太大了。对此,54军上下都很遗憾,这明明是彻底解决藏南问题的好时机。
1979年2月,对越反击战打响,54军向越军发动猛攻,一路打到了谅山外围,五战五捷。指挥官们身先士卒,靠前指挥,在强渡奇穷河时,指挥位置距敌前沿仅有几百米。
可以说,54军几乎参加了新中国所有对外战争,是我军王牌中的王牌。就如54军军歌所唱的:
“英雄的部队,钢铁的力量,我们是共产党指挥的武装。抗美援朝,平叛甘青藏,反击印军凯歌唱,打蒋特,战越寇,平暴志如钢,平暴志如钢。(嘿)党的铁军忠于党,继往开来威名扬。”
在救灾抢险中,54军也表现不俗,无论是98年抗洪抢险,还是08年,54军都活跃在抢险第一线。
2017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以原先18个集团军为主要基础,调整组建13个集团军,第五十四集团军番号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