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那会儿,上海滩乱哄哄的,杜家大院可气派,雕梁画栋的。

老太爷一走,家里可热闹了,哭声震天,不知道真哭假哭的,反正亲戚都来了,都想着分家产。

一个年轻人,西装革履的,看着挺阔气,却被挡在了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了五服,不算杜家人,没资格分!”族长板着脸,一点面子也不给。

年轻人愣住了,心里委屈,难道出了五服,就不是亲戚了?

这“五服”啊,说起来,老百姓都知道,谁家结婚办丧事都得讲个五服。

可这“五服”到底是个啥?

最早啊,这“五服”跟亲戚没半毛钱关系。

在老早以前,皇帝管地方,把地盘划成五个圈,叫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离皇帝越近,那地位越高,就像现在离市中心越近,房价越高似的。

那时候的“五服”啊,就是皇帝管地盘的规矩。

后来到了周朝,这“五服”意思变了,变成丧事上穿的衣服了。

亲戚关系近的,穿的衣服破,得披麻戴孝,守孝三年;关系远的,穿的衣服好点,守孝时间也短。

就跟现在送礼似的,关系好的,送的礼重;关系一般的,意思意思得了。

这丧服啊,分五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最惨,用最粗的麻布做,毛毛糙糙的,跟个乞丐似的,得穿三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三年啊,啥乐都不能沾,跟坐牢似的。

其他几种,布料好点,时间也短点。

你想想,古代人多讲究这个,谁家死了人,亲戚穿啥,守多久,一眼就能看出关系远近。

现在啊,说“五服”,一般指九代人:从高祖到玄孙。

出了九代,就算出了五服。

出了五服,是不是就不是亲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可不一定!

过去交通不方便,出了五服,可能一辈子都见不着。

现在不一样了,飞机高铁嗖嗖的,想见谁都能见着。

亲戚之间的情分,可不是“五服”能框住的。

就像杜家那个年轻人,就算出了五服,那也流着杜家的血。

族长就揪着“五服”不放,把他拒之门外,也忒不近人情了。

其实啊,这“五服”就像个尺子,量的是过去人对亲戚远近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社会不一样了,咱们不能死守着老规矩。

亲戚之间,处得好不好,不在于“五服”里外,而在于有没有真心实意。

你想想,小时候,远房的表哥给你颗糖,你记到现在;老姑婆给你织的毛衣,你一直舍不得扔。

这些小事,比啥值钱玩意儿都暖人心。

国外也一样,像西方国家,他们也有家族观念,不过没咱们这么复杂。

他们认亲戚,主要看血缘关系,不像咱们还分“五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他们也重视家庭聚会,逢年过节的,亲戚朋友都聚一块儿,热热闹闹的。

你看,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亲情都是最重要的。

咱们不能光想着“五服”里外,得用心经营。

多走动走动,多关心关心,亲戚之间才能越来越亲。

“五服”啊,是老传统,有它的道理。

但时代变了,咱们不能一根筋。

亲情,是把大家伙儿连在一起的线,可不能让“五服”给剪断了。

所以啊,别管五服里外,珍惜身边人才是最重要的。

别让“五服”成了隔阂,让爱和温暖,流淌在每个家里,温暖每个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