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90年的某个清晨,四川老家的郭汝瑰老先生,像个准备远征的探险家,兴致勃勃地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车。
年过八旬的他,虽然行动不如年轻时敏捷,但这次带着自己的大作《中国军事史》赴京,活力似乎又回到了他的身体。手里攥着的不仅是一个厚厚的信封,更是一本书的重生之旅。
到了北京,郭老直奔国防大学,不久,一位看起来同样年岁颇高的老人出现在前方,两人一见面,就像两个老朋友在公园里偶遇一样。
郭老一边走一边喊:“张副主席,这不是玩捉迷藏吧,老朋友我都要走成‘曲线救国’了!” 张老听见熟悉的声音,笑着加快步伐走来。
两人快步走到一起,郭老握着张老的手,眼神里满是兴奋:“老张,你这次可得好好帮我啊。”
张老笑着拍拍郭老的肩膀,回答道:“老郭,你这本书我早有耳闻了,放心。”
郭老笑着点头,两人就这样边走边聊,聊着老兵的往事,也聊着未来的希望,周围的小道仿佛也回荡着他们年轻时的壮志豪情。
02
来到房间后,郭汝瑰老先生兴奋得就像是找到了多年的老对头:“张副主席,这一趟我可是跑来找您算账的,当年的淮海战役,您那边可是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张震将军听了这话,笑得跟个孩子一样:“哎哟,郭老,那都是几十年前的事了,你这老将军还记仇呢?不过这次看在你专程跑这么远的份上,我得好好招待你,咱们不谈当年,谈谈你这本新书怎么火起来。”
郭老摇头笑道:“看您说的,这本书可是我花了大半辈子的心血,不过要说火,还真得靠您这样的人物加持,您说咱们两个老对手现在坐下来,不谈枪炮,谈谈笔墨,也挺有趣的。”
张震点点头,笑答:“是啊,谁能想到咱们两个从战场上的对手,现在能在书的序言里互相吹捧呢?郭老,你这本书我可是要好好写个推荐,让年轻人都知道,这不仅仅是本书,更是一段历史。”
郭老听了,心情大好,拍了拍张震的肩膀:“那可真是太好了,我这本《中国军事史》,可不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们那个时代的故事嘛。张老,咱们虽然年纪大了,但这份讲述历史的责任感,是不是比当年打仗时还要重些?”
两位老将军你一言我一语,谈笑风生,从战场上的策略对决,到书本上的笔墨交流,岁月虽长,但昔日的烽火硝烟似乎在他们的回忆中,变得不那么尖锐,反而增添了几分旧时光的温暖与风趣。
03
郭老先生掏出了那厚厚的信封和《中国军事史》这本书,郭老把书往张震面前一递,一脸正经地说:“这书我终于是写完了,国家给的太多了,还剩下八千多,我打算退回去。”
张震将军听后,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知道郭老这十年来,为这本书倾注了多少心血和私房钱。他感慨地说:“郭老,你这是把自己当作一本活的《中国军事史》啊,这本书的字数比你家大院的砖头还多,你这是要把自己写成砖家吗?”
郭老笑着摇头:“张老,我这不是砖家,我这是自掏腰包的‘慈善家’。这些年头,能在书里留点名,我已经很知足了。这点钱,跟那些年战火中的弹药钱比起来,简直就是九牛一毛。”
张震笑着接过信封,却又严肃地看着郭老:“郭老,你这么一搞,把我也难为了,你这么个大英雄,居然还自掏腰包来写书。我看咱们得给你来个特别称号,叫‘最节俭的作家’,怎么样?”
郭老闻言,哈哈大笑,拍了拍张震的肩膀:“行了,张老,别拿我开涮了。我这退回去的八千多,您就别再推来推去了。咱们老年人,省着点儿用,还能再写几年呢。”
接着郭老先生又满怀热情地提出了新的计划:“张副主席,我还想再写一本关于抗日战的书,钱的问题我努力自己解决。”
听到这里,张震将军的心里不由得一紧,连忙回应道:“郭老,您这是要把自己写成历史活化石啊!别再自己掏腰包了,这次我们全权支持你,您这是在为国家保存宝贵的历史,我们怎能让您自己掏钱呢?”
郭老闻言,挥了挥手笑着说:“张老,我这不是习惯了嘛。国家还年轻,需要钱的地方多,我这点小事,能自己解决还是自己解决。不过这次既然你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
张震将军笑道:“郭老,这才对嘛!您看,您这么节俭,连小说家都不愿意把您写成主角,怕给您开支太多。”
两人又是一阵笑谈,郭老的新书计划得到了支持,而他那份为国家考虑的精神,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受感动。张震将军心里明白,这样的精神,才是真正的国宝,比什么都值钱。
04
随着张将军的支持,郭老的《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终于得以面世。郭老这本书不仅仅是军事史料,更是一座时代的纪念碑,让后人能够从中了解那段铁与火的岁月。
说到郭老的身份问题,那可真是一段传奇。1980年,郭老给中央组织部写了封信,把自己的党龄问题给正了正。他在信里写道:“我在1928年就已经是党的一员了,虽然证明都跟着历史的尘土飘散了,但我跟党的关系,就像我跟我的旧军靴一样,旧是旧了点,但一直都在。”
回想起1928年那个动荡的时代,郭汝瑰加入共产党可是冒了大风险。想当年,他由少校团副转身成为了一个共产党支部负责人,这一转变,可不是换个马甲那么简单。
有一次,郭老在老战友聚会上聊到这段历史,调侃说:“那时候啊,我这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比现在的网红还难当。你看,网红顶多被网友骂骂,我们那时候可是时刻准备着被捉去‘喝茶’。”
一个老战友打趣回应:“郭老,你那时候真是够胆儿的,四一二之后加入党,这不是明摆着往火坑里跳呢?”
郭老摆摆手:“那时候年轻嘛,头脑热,什么火坑、水坑的都往里跳。不过,现在想想,那可真是我们最闪光的时刻,没那么几跳,哪有今天咱们的安稳日子。”
05
后来,在党的组织被打散之后,他不仅去了日本留学,还差点成了国民党的红人。不过内心里,他那颗红心从来没变过色。抗日战争时,郭老在淞沪会战中写了那么一封绝笔信,差点没把他的师长霍揆彰老将军感动得跳江自尽,来陪他。
他在信里这么写道:“老霍,我这八千兄弟,一个个都快成神仙了,你如果哪天坐船过吴淞口,看到海浪特别猛,那可能就是我在下面拍水呢。”这绝笔信在当时能用‘刷屏’来形容。郭老这把刀子嘴,直接把自己的命搭上了,还不忘给老霍留个后路。
战争结束后,郭老因为这份不死的忠诚和胆识,被国民党高层看重,直接升职加薪,成为了高官。但他心里那块红心牌,始终没变。1945年,他通过一个老党员,重拾了与党的联系,这次他不仅仅是写信了,还开始搞起了情报工作。
这样的郭老,不仅在战场上能打硬仗,在情报战场上也是个硬角色。这份勇敢和机智,让他成了那个动荡年代最闪亮的星。
到1980年,郭老才算是站稳脚跟,可以说是过山车一般的党龄体验。但老人家哪有时间跟你计较这些,他忙着把自己的半辈子战争经历变成书,为的是让后来人少走弯路,多点直观。
张震将军看着郭老忙活,有次半开玩笑说:“郭老,你这把年纪还不歇歇?”
郭老回答:“我这不是怕歇了就起不来了吗?再说了,我这些故事不写出来,等我一走了之,谁给后人说去?电视剧演的那些,哪有我亲历的真切。”
张震将军听了也是笑:“说得也是,你这些年头盔里的故事,能编几部戏了。”
郭老摆摆手:“别别,戏太假,我得写点真的,让咱们的小辈们知道,他们现在喝的这口自由的空气,是怎么来的。”
郭老的直言不讳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钟期光上将还说过:“郭老那嘴,能说出花儿来,你要是跟他对线,那是自找没趣。”郭老对此总是笑而不语,只是挥挥手,继续他的写作。
不仅如此,郭老的写作不单只是还原历史,他还特别强调要“活学活用”,说是:“我写的这些东西,可不是让你们当睡前故事听,是要你们知道,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所以,在郭老的晚年,他那些珍贵的作品,真正成了中国军事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视野。张震将军也总是拿他当例子,对年轻的将领们说:“你们要是能有郭老一般的韧劲和真诚,我也就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