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晶晶 实习记者/‍‍‍陈书灵 苏罗杰 邓蔚楠

编辑/ 刘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月7日晚,蓝天救援队搭建的安置点‍‍‍‍

截至1月8日10时,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不同程度受伤。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已决定将此次地震应急响应级别从二级升级为一级。

多位震区受访者告诉北青深一度,抵御严寒是眼下最紧迫的事,震区夜晚最低气温达零下18℃,暂时失去住所的人们用纸箱、牛粪燃起篝火,救援人员和当地青壮年彻夜不眠搭建安置点、搬运物资,一顶顶救灾帐篷伫立起来,老人和孩子被优先安排住了进去。

据应急管理部消息,目前,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向西藏紧急调拨的首批5800余件棉帐篷、棉衣被等中央救灾物资已运抵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地震灾区,其余1.6万余件中央救灾物资将于8日陆续运抵灾区。

同时,应急管理部紧急启动应急物资政社协同保障机制,协调爱心企业和有关基金会援助的应急食品、取暖炉、电热毯、帽子、围巾、手套、保暖衣等生活类救灾物资也陆续运抵灾区,全力支持地方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援人员正在进行搜救| 新华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已搜救出被困人员407人


强震来袭时,游客刘忻参加的旅行团正在返回日喀则市区的路上。开到一半,司机踩了刹车,突然回头喊:“你们别晃了。”他们回答没晃,司机有些气恼,“没晃?那怎么车摇得这么厉害?”

在大约几十秒的时间里,他们乘坐的越野车开始极快地左摇右摆,幅度渐渐变大。但公路边没有参照物,他们觉得没事了,便继续赶路。“越走发现越不对劲”,路边的碎石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那种几十斤重的大石块。

前行不到一公里,道路开始频繁被落石阻断,一行人不得不一次次下车搬石头。来西藏的几天,刘忻很少出现高原反应,但随着频繁上下车清理石块,他感到缺氧,胸腔也剧烈的疼痛,“想吐血”。眼见落石越来越多,司机临时决定改变路线,才回到了日喀则市区。

在地震发生后两个小时,西藏蓝天救援队第一梯队共18人,于1月7日11时从拉萨出发,驱车前往灾区。救援队协调中心主任张东介绍,首批出发的队员分为救援组、指挥中心和医护组三组力量,一同上路的越野车和物资装备车共6辆。

张东旭回忆,从拉萨到定日县长所乡共有500公里,有很长的环山路,沿途能看到不少山体塌方、碎石滚落的痕迹,随着逐渐靠近震中,道路两旁开始出现了坍塌的藏式民居,有的房子没了屋顶,有的只剩下一扇窗户还立在那里。

1月7日傍晚,西藏蓝天救援队到达长所乡森嘎村,在此之前,日喀则、定日县本地的武警、消防已经第一时间展开了搜救。“下午6点我们抵达当地后不久,最后一名失联人员也已经找到”,张东旭说,虽然搜救已经结束,当地后续的救灾工作同样繁重。他们要搭建帐篷安置灾民,还要帮助当地人一起寻找走散或被压住的牛羊,挽回他们的经济损失。

据日喀则网信办“云端珠峰”消息,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措果乡附近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截至1月8日10时,地震已造成126人遇难,188人不同程度受伤。

截至目前,统筹调集部队、公安、武警、消防、森林消防、边境管理以及党员干部群众共14668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共搜救出被困人员407人。设立187个转移安置点,共搭建帐篷3705顶,转移安置46525人,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灾群众围着篝火取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零下18℃的守望相助


1月7日中午,看着伤亡人数从最开始的9人跃增到50余人,在西藏经营着两家民宿的冯天天觉得一定要做点什么。

下午4点,他独自从中尼边境的吉隆镇出发,路上买了25箱矿泉水、35桶泡面和30件防风大衣,还购买了藏民常吃的糌粑,备齐救灾所需的铁锹、安全手套和安全帽等装备,物资填满了皮卡车的后斗以及除驾驶座外的所有空间。

冯天天今年37岁,这是他在西藏的第5个年头,他说,是藏族老乡的简单和纯粹把他留在了当地。2020年,他辞掉香港上市公司的工作,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待在西藏,和牧民一起放牛、放羊,跟着他们冬季转场、夏季转场,参加他们的婚礼、葬礼,庆祝新生儿的出世。

这次运送物资的行程比他想象的要漫长。震后许多道路断行,晚上10点,他才绕路进入定日县长所乡。

入夜,气温降至零下18℃,老人、小孩被安置在汽车修理站的大棚里,用牛粪饼燃起炉子取暖。因为厨具大多被压在了房子里,许多村民已经一天没有吃饭。

凌晨1点左右,当地终于有了食物和电,发电机“隆隆”作响,冯天天的户外电源接满了老乡的手机,带来的灯泡也终于派上了用场。他打开了车子的远光灯,照亮了忙碌的人群,青壮年们支起一顶顶帐篷、让老人和孩子先住了进去,人们围着火堆歇一会儿,便又继续开始搬运物资。

一个藏族孩子领着冯天天走到自己家房屋前,拿着他的手机拍下倒塌的车棚,说:“房子全毁了,车子都压坏了。”一天的跋涉,冯天天疲惫不堪,他预备睡在车里,第二天继续参与救灾,“和老乡们做一样的事,能帮什么就帮什么。”

1月7日13时52分,西藏航空保障震后首个救援航班从拉萨贡嘎国际机场顺利起飞,紧急协调提供氧气瓶等储备物资4箱。随后包括北京、上海等多地,都有载着救援物资和专家的航班驰援震中。

当晚11点,平措康桑酒店的店长张超凡还等在日喀则定日机场,“我们接到通知有救援队陆续会来,我就在这里等,店里的员工已经收拾好了房间,等待救援人员的入住,给他们提供食宿。”

张超凡的酒店距离机场约70公里,距离震中100公里,此次受影响较小,只有宿舍楼的墙体轻微开裂。地震发生后,入住的50多名游客经过安抚,已经全部安全疏散,张超凡还安排那些有亲属受伤的员工返回家中,其余的员工全力准备接待救援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天救援队帮助村民搭建安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倒塌房屋多为土石结构

1月8日零点,在搭建好6顶帐篷后,西藏蓝天救援队刚刚吃上了全天的第一顿饭。张东旭发现,拿在手上的矿泉水已经结了冰,他和队员们一边大口吃着泡面,一边等待剩下的20余顶帐篷运送过来,“今晚注定是个不眠之夜。”

据他介绍,长所乡作为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很多地方都还没有恢复供电,需要保暖物资,如帐篷、行军床、棉被、羽绒睡袋、羽绒服等,还有取暖用的柴火炉和煤炭。1月8日下午,定日县传来好消息,县委宣传部发布公告,经过各方积极响应、慷慨解囊,目前定日县各项物资储备充足,停止接受物资捐赠。

在对一些当地藏民进行走访、统计需求时,一位60多岁的藏族阿妈抱着为他们搭建帐篷的救援人员哭了起来,一些当地老人语言不通,只能拉着救援人员的手,用恳切的眼神表示感谢。

在震中措果乡,一位村民告诉深一度,他家是村里少数的幸运儿,因为房子是砖混结构,只有一些裂痕,但村里80%是土石结构房子,震后倒塌。他的外甥在睡梦中罹难。“孩子才12岁,村里一共4人遇难,有老有小。”

一位建筑队出身的当地村民也提到,自己的村子里土石结构的房屋基本都倒了,村里常住居民以老人和孩子居多,此次地震中有3人遇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徐锡伟认为,此次地震与2023年甘肃积石山地震有相似之处,伤亡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原因在于土石结构的农村房屋抗震性能差。

此外徐锡伟分析,此次震中定日县及周边地区位于较宽阔的山谷,可能会有沙土、砾石等松散沉积物,会对地震波形成放大效应,相对同震级的地震,震感会相对强烈。“西藏地区本身位于地震带上,地震频发,发育了一系列南北走向呈拉伸状态的震断层,这些断层触动就会产生地震,一般为6.5-7级左右,过往震中多为青藏高原人迹罕至的中西部地区,此次地震发生地在中南部,人口较为稠密,故伤亡较多。”

徐锡伟认为,地震发生后最紧迫的问题是高原地区寒冷天气下人员的安置问题,“当地气温骤降,夜晚十分寒冷,房屋倒塌后如何及时安置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应急部门应将保暖的帐篷及时搭建起来,当地居民应注意远离危房,防止余震发生带来的危险。”

一位多次勘察西部地区破坏性地震现场的专家表示,震源机制解显示此次为正断型地震,表现为上盘的地壳板块沿着断层面向下运动,对断层上盘的建构筑物破坏相对较重,影响范围更广。

这位专家提到,此次地震除了房屋等建构筑物的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外,因为震区处在陡峭的山区,还要注意防范山区滑坡、崩塌等地震地质灾害,同时可能诱发冰川失稳以及冰湖溃决等灾害链,需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并做好预防工作。

(应受访对象要求,文中刘忻使用化名)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低龄“入托”背后:要改变的,不止桌椅的高度时隔26年,逃犯归案时“洗”成另一个人?传媒公司、花场、整容贷,年轻女孩求职时的残酷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