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劳动者勤有所获劳有所得
——四位全国人大代表谈劳动者权益保障
据统计,2023年末,全国就业人员超7.4亿人,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98万人。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夯实就业民生之本,2024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依法保障劳动权益总体情况、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新业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近日又与中华全国总工会、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劳动法律监督“一函两书”典型案例。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李承霞、白玉晶、张忠山、赵子铱就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这一话题,接受了人民法院报记者的采访,就积极妥善化解欠薪纠纷、加强新业态劳动者保护等话题,提出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李承霞
“法院开通欠薪案件绿色通道,实现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确保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又大大提高了效率。”
全国人大代表 白玉晶
“新业态劳动群体的数量和种类以后都会不断增加。因此,立法和司法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 张忠山
“法院可以通过加强监管督促等方式,确保项目款项及时并直接支付给农民工,尽力减少中转环节,保障农民工尽早拿到工资。”
全国人大代表 赵子铱
“‘活水养鱼’的执行效果,明显比‘竭泽而渔’更好。希望法院在化解类似纠纷时都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带着温度开展善意文明执行,让更多企业和劳动者能够走出困境。”
妥善治理,为追回“辛苦钱”提速
临近春节,许多农民工都等着领到薪资后安安心心回家过年。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农民工总量超2.9亿人,比上年增加191万人。
“农民工的数量在增加,但是拖欠农民工薪资的情况比以前少了很多!”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常州老三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样衣部部长李承霞,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辽源市水务集团供排水维护服务公司排水维护队队长白玉晶认为。
“我看到很多法院现在都开通了欠薪案件绿色通道,实现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执行款,确保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在保证公正的前提下,又大大提高了效率。”李承霞欣慰地说。
图为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海法蒲公英”志愿服务队队员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沈雪婷 摄
近年来,人民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加大拖欠薪资案件审判执行力度,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案件及时裁定先予执行、积极依职权开展调查、帮助农民工办理司法救济相关手续等多项措施,及时高效地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24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人民法院帮助农民工共计追回21.8亿元“辛苦钱”。
最高人民法院在2024年12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2024年1至11月,全国法院受理一审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民事案件约8.2万件;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国法院共执结涉农民工案件约6.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17.2亿元。
“拖欠农民工薪资的现象多见于建筑工程领域,我个人了解到的情况主要有两种。”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伊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忠山提到,第一种情况是在建筑工程类项目建设完成后,承包方因被拖欠项目款项而导致经营困难、无以为继,所以无法为农民工及时结清工资。第二种则是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违法发包、转包、分包等现象,用工随意混乱、责任主体不清,因此即使工程款项已打款,但是在层层转包、分包之下,实际负责施工的农民工也未必能拿到自己应得的那部分薪资。
“因为存在这些乱象,才会出现矛盾纠纷,所以要进一步重视并依法强化治理。”张忠山建议,对于项目款项未及时付清的情况,法院要加强和其他职能部门的联络沟通及合作,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对接项目单位。此外,要依法严加整治违法转包、分包等现象。“在收到工程项目款项时,应当优先用于保障施工人员工资的支付。如法院有接到相关案件或纠纷,可以通过加强监管督促等方式,确保项目款项及时并直接支付给农民工,尽力减少中转环节,保障农民工尽早拿到工资。”
“我也想给大家发工资,但别人也欠我钱,资金实在周转不过来!”某服饰公司老板陈某无奈地叹息道。
此前陈某从未拖欠过员工薪资,但是因被他人拖欠货款,致使公司资金周转困难,陈某暂时没有支付劳动报酬的能力,因此与31名员工产生纠纷。双方本已经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调解达成调解协议,但因陈某没有按约履行,31名员工向执行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该案是此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欠薪纠纷典型案例之一。是该将工厂内的机器设备“一封到底”,还是灵活查封、动态监管,给予公司“喘息”机会以盈利还债?法院的做法让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城镇经济与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子铱印象深刻。
赵子铱认为,妥善化解欠薪纠纷的关键,在于根据企业欠薪是否恶意来区分不同类型的欠薪情况:“从这个典型案例可以看出,对于欠薪具体个案,法院没有一刀切。对于主观上没有过错、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欠薪,法院对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决断,选择通过灵活查封、司法监管、风险提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置,给解决纠纷提供了缓冲。这种处理结果既保障了劳动者债务诉求的实现,也给企业继续生产经营发展提供了可能,在有效助力企业摆脱欠薪困境的同时,帮助劳动者留下了工作岗位。”
“这种‘活水养鱼’的执行效果,明显比‘竭泽而渔’更好。”赵子铱表示,这一典型案例体现了执行工作的力度和温度,有效打通了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希望法院在化解类似纠纷时都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带着温度开展善意文明执行,让更多企业和劳动者能够走出困境。”
白玉晶也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在为劳动者追回报酬的同时,帮助企业恢复活力生机,这种‘两手抓’的做法非常好!法院要和其他部门继续加强联动协作,合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这样才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
健全保护,为完善新业态注能
“您点的外卖送到指定位置了,记得尽快取一下。”和顾客的通话还没挂断,外卖小哥就飞快地骑车离去,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送餐地址。
现如今,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到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疾驰而过的身影。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以外卖骑手、网络主播、网约车司机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达8400万人,占全国职工总数的21%。
“自从认识了刘恩豪,我就对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业态群体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他们真的非常不容易,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群体更多的关注,让他们的各项合法权益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保障。”白玉晶说道。
她口中的刘恩豪,是一位快递小哥。白玉晶是在吉林省辽源市中级人民法院调研时,无意中得知了他的故事——
2023年,因为不满快递公司对自己的不合理罚款以及拖欠自己大半年的工资,刘恩豪将快递公司告上了法庭,后因不服一审判决结果而上诉至辽源中院。在法官的悉心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快递公司当场放弃了罚款并向刘恩豪支付了5900元工资,刘恩豪则撤回起诉。
刘恩豪说,自己也没有想到,案子二审时只花了不到20分钟就调解完毕,顺利解决了。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刘恩豪先后为承办法官和辽源中院创作了两首原创歌曲,分别名为《辽源中院守护我》和《法,一直在》。其中第二首歌的歌词写道:“给我一次释法的机会,还你一次相信法的理由,在正义的道路上,让我们共同坚信,法,一直在!”
一句句歌词炽热滚烫,一段段旋律灵动悠扬。
白玉晶对此深受触动。在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她将刘恩豪的故事和他的原创歌曲带到了吉林代表团小组会议上,让更多的人关心关注新业态劳动群体。
“新业态劳动群体的数量和种类以后都会不断增加。因此,立法和司法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步伐,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司法需求。”白玉晶表示,企业规章制度不合理、监管力度不够大、举证取证难等问题,导致这类群体维权难度大。
图为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苏州劳动法庭干警向新业态劳动者开展普法宣传。王蕾 摄
据统计,近五年(2020至2024年),全国法院共受理新就业形态民事纠纷案件约42万件。
2024年春天,李承霞关注到一起与外卖小哥有关的案件:外卖小哥在下班途中与行人相撞,发生了交通事故,导致行人残疾。
回想起来,李承霞不禁感慨道:“外卖平台在给他缴纳五险一金时钻了空子,导致他能拿到手的钱寥寥无几,即使加上自己所有的积蓄,也不足以赔偿患者的医药费。还好有司法救助,否则他根本扛不下来。”
“现在的法院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积极创新、务实肯干,会设身处地地为群众解决问题。这让我非常感动!”李承霞告诉记者,为了帮助这些因为车祸、工伤、患病等陷入艰难困境的职工,她用自己的宣讲授课费和向爱心人士募集到的费用,设立了爱心基金。“这个案子是当地法院主动来找我反映的,因为外卖小哥需要赔偿的费用数额比较大,即便申请到了司法救助也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从我的爱心基金内拿出了一部分款项,还帮他另外募集到了一些爱心捐助款,帮他缓解了部分压力。虽然现在还有部分款项没有结清,但他对生活已经重新燃起了希望,每天勤恳工作、踏踏实实赚钱还款。”
白玉晶和李承霞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新就业形态领域及其劳动者权益保障相关立法,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实质加强行业治理、规范企业管理、压实企业责任、加大监管力度,倡导平台守规守则守法,让企业平台用工和劳动者维权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时建议法院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在依法公正办案的同时,从司法实践中梳理和总结普遍性问题,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参考意见。建议工会等部门也要加强与法院的多元联动解纷和合力普法机制,为司法审判工作提供助力。
“这次指导性案例的发布,是保障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关键一步。”赵子铱注意到,这是最高人民法院首次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及其裁判,明确了平台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认定标准等问题,让法律适用变得更加清晰,为破解劳动权益界定模糊、劳动者维权困难等难题提供了明确指引,彰显了司法坚守公平正义的鲜明态度,对营造新业态健康、有序、繁荣的发展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对平台企业而言,明确的权益保障规则有利于促使其规范自身运营,履行社会责任;对劳动者来说,有利于加强自身权益保障,职业归属感和稳定性得到提升。”
赵子铱还表示:“期待未来有更多针对性举措落地落实,让新业态劳动者在法治阳光下安心逐梦,让新业态经济在规范中稳健前行,让这个劳动蓄水池更好地发挥稳定器的作用。”
如我在诉,深耕权益保障前沿
为妥善化解各类劳动争议、回应各类司法实践需求,近年来全国各级法院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脚步从未停歇——
202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与人社部等其他七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明确劳动者权益保障责任,补齐劳动者权益保障短板。
2021年7月16日,苏州劳动法庭在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全国首家专业化劳动法庭。通过专业化审判、联合制定出台快递员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等,2024年苏州劳动法庭全庭案件审限内结案率达98.51%。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通过在海沧自贸园区劳动法律服务站增设劳动巡回办案点、在立案大厅设置“海法蒲公英”志愿服务队等,为劳动者提供巡回审判、诉前调解、法律咨询等各项服务,推动劳动争议实质性化解。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设立“新就业形态服务站”共享法庭,向鄞州区人社局、鄞州区总工会发出司法建议,多部门合力共治,不断加强对新业态领域的监督管理和服务保障。
2024年4月,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向镇江总工会发出司法建议书,并建立和试行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工会监督预核查机制,进一步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
白玉晶对这些举措连连称赞:“越来越多的法院走出法庭,走进园区、企业,开展巡回审判、提供法律咨询和普法宣讲等,这是非常难得的,对于定分止争大有裨益!”
在明楼街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中心,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法院福明人民法庭法官为新业态劳动者解答法律问题。资料图片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承霞提出了关于加强女职工权益保障体系建设的建议,呼吁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依法保障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合法权益。
李承霞建议,要继续加大对女性职工合法权益司法保护力度:“如果女性的工作事业在孕期等特殊时期得不到稳定保障,一旦遇到家暴等问题,女性很有可能会因为没有经济独立能力而不得不忍受。”同时,她提倡建设生育友好型单位,建议相关部门为生育友好型企业制定适当的鼓励或优惠政策。
“我自己也是一线劳动者,我深有感触。法院坚持如我在诉、办好民生小案,让我看到了法治的进步。”白玉晶说道,“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劳动争议纠纷。我们见到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都是一线劳动者用勤劳的双手去制造出来的。他们是保障整个社会快速前进发展的最坚实基底,保护好劳动者才能更加有力推动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望未来,白玉晶满怀信心地说:“我能感觉到,法院的各项工作都是站在群众的角度,想要为群众真正解决急难愁盼,相信法院定能让群众切身实地地感受到公平正义!”
来源:人民法院报·5版
记者:何雨潇
责任编辑:陆茜坤 |联系电话:010-67550947|电子邮箱:luxikun@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杨梦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