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举行

华师共有13项科技成果亮相展会

涉及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

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月26日至28日,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简称“科交会”)在南京举行。本届科交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牵头主办。华师携13项科技成果亮相展会,主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遴选了来自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理科学学院、心理学院、行知书院的“单光子探测器”“农用传感器及智能传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高效深紫外LED消杀集成光源及应用产品研发”“时空信息智能平台在公共安全与教育领域应用”“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管理系统——基于人工智能的软硬件与算法一体化全流程考试测评解决方案”“智能认知水平追踪与反馈系统”等6项科技成果参加现场展示,另有7项科技成果收录进会展手册。

本届“科交会”以“校企双向奔赴 师生携手共创 政产学研金协同 开创科技转移转化新局面”为主题,为各参展单位提供了深入交流、对接合作的广阔舞台。大会设立主题大会、项目对接、交易合作、交流研讨等活动,吸引了400多所高校和3000多家企业、机构参会,汇集了2700多项科技成果。

来自华师的13项科技成果

具体情况如何

一起来看看

华师科技成果精彩展示

多模态光声显微成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生物医药

成果负责人:杨思华

所在单位: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果简介:血管形态及功能是疾病诊断的关键指标,传统成像技术由于原理限制无法实现深层组织的微血管检测。本成果提出光/声焦场联合调控理论和方法,实现了活体深度达3-4 mm的精准聚焦成像;发展光学-声学-光声多模态成像技术,解决了多模态信息同步获取和跨尺度融合难题;提出可见/近红外连续焦区大景深光声显微成像方法,突破了临床体表微血管检测盲区,完成了临床试验(174例),有效性达98%。解决了目前光学技术“看不深”、超声技术“看不清”的瓶颈,突破了人体微血管高分辨成像的深度极限,研制的光声显微成像仪获得我国首个光声成像技术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填补了国内光声医疗设备的空白。目前已销售到包括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国内多个三甲临床医院等重要科研单位。

非接触心律呼吸监测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生物医药

成果负责人:张涵,余宝贤

所在单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果简介:该项目针对大量心脑血管慢性疾病患者病程长、院外缺乏可信生命体征实时监测和预警的需求,研制出我国首款通过NMPA II类的非接触式心律呼吸监测专业医疗器械,与患者无直接接触情况下,可实时监测分析患者夜间睡眠期间的心率变异性、呼吸努力等重要体征参数,进而实现个体化疾病预警。该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解决了传统医疗器械监测场景局限性及监测过程对患者的束缚性,为我国超过3亿心脑血管慢病患者居家监测及疾病预警提供了可靠的专业医疗设备与技术方案。项目成果获广东省精准医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先后应用于金银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国内多个三甲医院。

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信息通信

成果负责人:周桂耀

所在单位: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果简介:多芯光纤放大器作为下一代空分复用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的关键器件,在科技部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团队利用技术优势成功突破了从有源光纤材料研制到光纤结构设计和拉制技术创新等系统性关键难题,提出了双包层多芯微结构光纤放大器的方案。该方案不仅极大提高了能效,同时很好的解决了纤芯之间的串扰和增益均衡的技术难题。该多芯光纤放大器可根据需求,纤芯数由4到19芯之间实现随意定制,采用多模半导体激光作为泵浦源,从而节省成本和提高电光转换效率,增益带宽可实现C+L波段平坦增益。

单光子探测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信息通信

果负责人:魏正军

所在单位: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果简介:高性能的单光子探测器不仅为科学基础研究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也是量子密钥分发系统、激光雷达、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和光谱仪等高端光学设备的核心部件。单光子探测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相关的光学仪器的性能,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团队长期从事日盲紫外、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单光子探测器的研制工作,承担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已经完成多个单光子探测器样机,并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企事业单位提供了单元技术服务。

废水智能低碳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节能环保

成果负责人:黄明智

所在单位:环境学院

成果简介:围绕废水处理高能耗、高排碳、资源化利用难等问题,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环境化学、微生物学及流体力学理论,研发了高效协同共代谢多阶段生物调控技术、低碳节能生物脱氮处理技术及智能化装备、污染物高级氧化还原协同治理技术及智能化装备等低碳处理技术,构建了废水处理过程智能增效与动态调控系统,保障了废水处理系统“自治自洽”及过程安稳长满优,在全国100多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每天处理污水100多万吨,降低污染物排放约40万吨/年,积极推动处理过程中能源双控策略,助推双碳目标实现。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广东省专利优秀奖等。

基于里德堡原子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高端装备制造

成果负责人:张新定

所在单位:物理学院

成果简介:里德堡原子可基于量子原理与电磁波发生相互作用,这一特性被用于无线电接收、测量,和成像,已在无线电领域成为潜力巨大的颠覆性技术。课题组研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原子微波场强仪、原子短波接收机,还研制了世界首台量子太赫兹相机。这些设备已应用于微波场强计量,天线、雷达参数精密校准,短波通信等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预计该技术将在国防、能源、通信、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基于动态光散射的纳米颗粒物性表征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高端装备制造

成果负责人:韩鹏

所在单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果简介:该技术通过光散射测量纳米颗粒的大小、表面电位等物理参数,在生物、医药、电池、陶瓷、化工、食品等行业有广泛的应用潜力。该技术测量散射光强的动态变化特性,开发了时间分辨率达20纳秒的超高速光子相关器,将测量下限延申至0.1纳米,远超传统光学测量方法的极限;提出自适应测量技术,将单次测量时间压缩至秒级,并拓宽了测量范围。该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其测量速度、测量范围等主要技术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技术水平。

高效深紫外LED消杀集成光源及应用产品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电子信息

成果负责人:尹以安

所在单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果简介:随着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上涨,多场景杀菌消毒需求大大增加,与之相关的深紫外线杀菌消毒技术也得到了重视。本团队致力于高性价比和高功率深紫外LED集成光源及应用产品的研发。自主研发了四元化合物极化调控技术、极化诱导P掺杂技术及大面积衬底剥离技术,这些技术大大提高单颗深紫外LED芯片的性能,并获得十项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在注重单颗芯片杀菌效率提升的基础上,研发大功率集成光源模组并注重其实际应用。团队把产品的开发融入家居家电、医疗、水处理的供应链体系,围绕空气杀菌、表面杀菌及水杀菌等方向。为客户提供应用端综合解决方案,形成可靠的行业终端。

时空信息智能平台在公共安全与教育领域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人工智能

成果负责人李卫红

所在单位:地理科学学院

成果简介:时空信息智能平台以时空智能关键技术为核心,构建了多模态数据感知—数据融合—事件识别—事件认知—事件处置全流程数智化系统。平台基于“时空一张图”,解决了多模态数据时空标准化、风险智能识别、事件自动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全流程闭环数智化。在校园安全方面,融合校园各部门多模态数据,实现风险知识建模、AI智能预警、多级多部门快速协同处置等功能。平台已在公安、政法、疾控、应急、教育等领域规模化应用,在广东省及21个地市实现全面应用,并由公安部向全国9个省(自治区)开展推广应用。代表性案例包括科技冬奥、广东雷霆扫毒、视频监控十三五规划、新疆反恐维稳、港珠澳大桥通车仪式等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为平安中国贡献华师力量。

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管理系统

——基于人工智能的软硬件与算法一体化

全流程考试测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人工智能

成果负责人:张敏强,梁正妍

所在单位:心理学院,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

成果简介:教育考试命题与评价管理系统,是在完成了教育部委托的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系统研发的基础上升级而成,是一套基于人工智能的软硬件与算法一体化全流程考试测评解决方案,实现了从命题、打印封装、派发,到阅卷、试题分析的全流程智能化。该系统不仅拥有众多知识创新和发明专利,还在国内教育评价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中,专为研究生招生考试设计的教育测量模型与算法是该系统的亮点,充分考虑了考生的个体差异和考试环境的复杂性,从而确保考试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目前,该系统被华南师范大学正式用于2025年研究生招生考试自命题管理工作中。从人工操作跃升至人工智能辅助,不仅在管理维度上大幅提升了运作效能,同时在应用维度上显著提高了各个环节衔接的精准度,标志着教育考试测评与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技术进步和效率革新。

智能认知水平追踪与反馈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人工智能

成果负责人唐小煜

所在单位:行知书院

成果简介:在教育智能化背景下,本系统凭借技术创新成功解决学生学习诊段问题。在认知状态检测方面,自主构建国内首个“困惑”表情数据集,提出MLGPN模型,精准识别学生困惑表情;在认知水平评估上,开发的BERT-RCNN文本识别模型可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认知水平进行多维度、深层次的诊断,打破传统评价的局限。团队已申请相关技术专利12项,已获授权专利4项,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8篇,其中SSCI一区top1篇;签订项目合同累计120万,推动项目产业化落地。目前,项目已在广东多所中小学开展课堂应用,为学生认知诊断、状态反馈、教学改进贡献力量,获合作学校高度认可。

农用传感器及智能传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人工智能

成果负责人:陈文利

所在单位: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果简介:根据大田缺乏实时检测柑橘黄龙病的仪器,申请团队自主研发成功一种可以检测早期柑橘黄龙病的传感器并自主研发出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样品测定的仪器,并且还可以实现远程遥控检测及数据发送功能。鉴于在现有传感器的基础上进行不同修饰,可以检测红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特征性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我们的仪器可以进行红茶发酵程度的检测。未来有望在食品、冷链运输等多个领域得到开发。

基于中医体质辨识、

舌诊与穴位电信号机体

疲劳预警、筛查与干预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属领域:人工智能

成果负责人:赵燕平

所在单位: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

成果简介:本项目开展基于中医体质心理特征、中医心身理论、中医舌诊与中医经络学相关理论,针对机体疲劳及不良情绪等主观感知觉异常心身状态,客观评估个体及特定群体心身状态、为疲倦感等心身症状早期预警、人群快速筛查、及时有效干预提供独特的中医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客观测评筛查应用平台。可针对长航人员、驾驶人员、备考学生、运动员等多个个体与群体疲倦等状态提供不同场景下数据采集与客观评估、预警及针对性中医、心理、音乐等非药物干预等方面精准整合性服务。有关工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软著两项、百佳出版社论著两本、相关论文七篇(核心五篇,SCI两篇)、社会应用性横向课题三项,该项目在2023年被评为广东高校最具转化价值知识产权奖榜前50强之一。

未来

华师将持续建立健全

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

聚焦国家区域产业升级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

加速学校科技成果

向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转化进程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小晚已开放投稿通道

期待大家的踊跃投稿

来源丨科学研究院科技处

部分图片由AI辅助生成

执行编辑丨张柔

责任编辑丨卢嘉裕 吴建国 陈婧

初审丨沈蔚瑜

复审丨林海岸

终审丨周宪

可以第一时间

了解华师最新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在场 懂你悲喜 给你力量

校历丨PPT丨招生丨水电费丨网费丨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