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5年1月8日15时44分,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发生5.5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有媒体从当地了解到,地震发生时,县城的震感比较强烈,而且西宁、成都等相邻省份的重要城市都有震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宁夏银川、西藏定日、青海玛多相继发生震级不等的地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影响,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我国西部地区的主要地震带

我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这是欧亚大陆上最主要的地震带,因此西部地区是我国地震比较多发的地区,具有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震源浅的特点。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是世界上第二大地震带,我国西部和西南边界恰好位于这一地震带上。由于冈瓦纳板块向北挤压碰撞欧亚板块,使得我国西部广大地区的地震活动增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国大陆地区的地震还属典型的板内地震,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陆壳的中层,即地下10~25公里的深度范围内。而具体到地震的地理分布,则受一定的地质条件控制,发生于一些特定的位置上。例如,青藏高原地震带位于青藏高原周围,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等省份;西南地震带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部地区相继发生地震是否存在关联性?

从地震产生的机理看,地震的发生通常是由地壳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突然释放。每次地震的触发机制、震源位置、震级和震源深度等参数都可能不同,因此地震之间往往是相互独立的。这也就意味着一次地震的发生,并不会直接导致另一次地震的发生。

宁夏银川、西藏定日、青海玛多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这一地区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地震带上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活动频繁。然而,即使在同一地震带上,地震的发生也是随机的,且每次地震的触发机制和影响范围都可能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目前权威专家的解释看,宁夏银川、西藏定日、青海玛多近期在我国西部地区相继发生的地震,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直接的关联性。从三次地震的基本情况看:

西藏定日地震:发生在喜马拉雅地震带上,震级较高(6.8级),震源深度较浅(10千米)。该地震造成了明显的震感,并引发了多次余震。由于震中位于高原地区,救援工作面临较大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海玛多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内部,震级为5.5级,震源深度14公里。该地震同样造成了县城的强烈震感,但据初步研判,与西藏定日地震不存在关联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夏银川地震:虽然震级不高(3.6级),但发生在人口密集区,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该地震与西藏定日和青海玛多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没有明显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部地区相继发生地震,是否意味着该区域地质活跃性变强?

地震是地壳内部应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的突然释放,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地震的频繁发生确实可以反映地壳运动的活跃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地震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单次或少数几次地震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区域长期的地质活跃性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看到,我国西部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壳运动特别活跃。这一区域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之一。因此,西部地区本身就是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

要判断一个区域地质活跃性是否变强,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震活动的频率、强度、分布范围等。此外,还需要结合地质构造、地壳形变、地球物理场等方面的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因此,不能仅凭近期几次地震就得出地质活跃性变强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目前全球的科技水平看,还不能对地震的发生时间和区域进行短期的精准预测,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对地震波形、地震序列、地壳形变等方面进行深入、持续的研究,能进一步了解地震发生的机制和规律,从而为地震预测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