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树上,树懒那么慢,蛇速度快,一口一个准,为什么蛇不吃树懒呢?实际上,蛇不是不吃树懒,而是树懒对于蛇来说是“透明”的,不好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马逊雨林——蛇的天堂

亚马逊热带雨林,树懒的家,同时也是动物的天堂。由于太阳常年直射,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对于变温动物来说是绝佳的生存环境。变温动物没有体温调节功能,身体的温度随环境的温度变化,而体温又决定了变温动物的新陈代谢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蛇是变温动物,冬季温度低时,新陈代谢慢,动作缓慢,容易受到威胁,捕食能力也大大下降,因此会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进行冬眠。热带地区,常年高温使很多蛇类放弃了冬眠。蛇类的身体基于环境温度可以全年保持高速代谢,因此个头往往较大,比如亚马逊森蚺,印尼网纹蟒,非洲岩蟒,这是“世界前三大”都生存热带雨林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000万年前,始新世极热事件,地球温度暴涨,随之诞生了泰坦巨蟒(蚺)也是发现于如今的亚马逊雨林之中。亚马逊蛇类太多,很多都隐藏在丛林深处,目前科学家都没有完全统计完,毒界响当当的眼镜王蛇,亚马逊巨蝮都在其中。在它们饥饿的情况下,树懒巨慢速度,一旦被发现完全没有生还的可能性。那么树懒是如何生存到今天的?

树懒的缺点是对付蛇类的优点

树懒是哺乳动物,与变温动物不同的是可以通过消耗能量调节自身体温,例如:无论在夏天炎热的三亚,还是冬天寒冷的东北,我们的体温都能时刻保持在36度多,因此哺乳动物的适应能力更强,只要有能量来源,可以生活在地球任何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于蛇类来说,恒定的体温是致命的,因为有些蛇并非用视觉寻找猎物,而是利用颊窝中的红外感受器感知外界温度。哺乳动物自行调节体温,因此它们的体温与环境不同,在红外感受器中尤为明显,很容易被蛇类发现,然而树懒却是个例外。

树懒虽然是哺乳动物,但是树懒的体温调节功能几乎完全丧失了,换句话说它更“像”变温动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丧失后的优势:较少能量消耗,从而较少食物获取,较少活动频率。
  • 丧失后的缺点:无法维持高速的新陈代谢,肌肉能量供应不足,导致干什么都缓慢,移动速度也慢,在东北室外放半天,就像把热带鱼放入了冷水中,直接收尸。

不过就是因为这些优点以及“缺点”,树懒躲过了大量猛禽野兽的追踪,包括蛇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亚马逊常年平均27度的环境是树懒得以退化体温调节的前提。在该温度下,树懒即使不进行体温调节,代谢速率也能够维持自身生命运转的需求,并且树懒在演化过程中,把自身肌肉减少到同体型动物的1/4,又进一步压缩代谢需求,平常它只会悬挂在树上一动不动,或者爬到树冠晒太阳获得更高的体温,这都是节能的体现。基于此树懒能量摄入也低得惊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资料显示,当地人曾经把一把叶子塞到树懒嘴中,20后回来一看,尚未嚼完,已腐烂大半,也就是说除了拉粑与繁殖的季节,树懒可以在一棵树上吊一辈子,这意味着被天敌撞见的概率大大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猜猜这两只,谁会被吃掉

树懒演化的方向也有一定概率是被蛇给“逼”的。当它体温随环境而动,意味着在红外感受器中与环境融为一体,更像是树木的一部分,它本身还不爱动,蛇类难以发现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只装得不像,一波带走

对于其他天敌,树懒也可以通过,天生的“吉利服”进行隐藏。它的皮毛就是一个小生态圈,存在大量微生物与昆虫,非常接近于环境植物的颜色,有种不动如“树”的感觉。因此,美洲豹、角雕、其他蛇类也很难发现它。

动作缓慢、体温调节的退化、吃得少、自带生态圈,这些优点与缺点使树懒在危机四伏的雨林中,被当成了“空气”,因此这个看似谁都打不过的物种,没有被蛇类以及其他动物所灭绝。但如今树懒被列为特级保护动物(极危),因为树懒对树叶品种有所偏好,人类破坏、砍伐雨林,大量树懒无树可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