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整个集市却非常安静,见到这种情况你会不会被吓到灵魂出窍,其实不必惊慌,这只是一个普通的“鬼市”。
“鬼市”一听名字就非常惊悚,那“鬼市”究竟是什么?
“鬼市”在很多恐怖小说中也有存在,在恐怖小说中,“鬼市”一般都是鬼魂做的买卖,在这里可以买一些做法事的东西,但是现实生活中的鬼市却不是这样的。
它一般都是凌晨三点开始,天一亮就结束,整个过程卖家和买家没法看清楚彼此,卖的东西也是千奇百怪,不过大部分都是文玩这一类的东西。
在北京,鬼市比较出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潘家园了,大家都知道的是潘家园是全国有名的文玩市场,也有人说潘家园的东西十有八九。
也就是十件古董里面有八件是现代工艺残次品,所以潘家园都是文玩大佬才能hold住的地方。
那为什么潘家园白天都容易看走眼的地方,为什么还有鬼市。
其实潘家园的鬼市才是潘家园的精华所在,因为白天和晚上根本就不是一拨人,鬼市才是潘家园吸引收藏大佬的地方。
因为很多在白天不方便卖的东西,在晚上就能无所顾忌,其中包括一些非法获得的文玩。
那鬼市到底是怎么兴起的呢?
其实鬼市也是我国集市文化的一部分,集市文化最开始出现在唐朝,也就是我们熟悉的勾栏瓦子的其中一种。
因为那时候我们的经济高度发达,从一开始的白天集市,变成了夜市,就连东京也没有了宵禁一说。
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夜市又有一个衰落,直到宋朝才发展起来,可是到了宋朝后期,国家开始走下坡路,宋朝百姓的生活民不聊生。
很多人为了生计不得不干一些偷鸡摸狗的勾当,还有一些摸金校尉,将附近达官贵人的墓摸了一遍,但是这些东西都不能放在明面上来卖,于是就有了鬼市。
一开始的鬼市只是一些人为了应付赶路人,后来人越来越多,鬼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就这样鬼市一直传到今天。
鬼市开始的时间一般都是凌晨两点到三点,这个时候正是大家休息的时间,除了一些想买东西的人,另外这个时候也没有官府的监控,天黑还方便跑路。
古代也没有灯,很多想买东西的人只能秉烛夜行,为了不打草惊蛇,鬼市没有吆喝寂静得很。
如果在古代,不明所以的赶路人看见鬼市上来来往往的灯火,但是却听不见任何动静绝对会被吓一跳,这也是鬼市名字的由来。
鬼市传到现在也有千年的历史了,很多规矩仍旧保持着,比如说只照东西不照人,鸡鸣收工等。
北京的鬼市除了潘家园,还有很多地方,比如说德胜门,宣武门,这些个地方虽然现在是繁华地方,但是清朝时期却还是一片荒芜,所以鬼市也在这里兴起。
而潘家园因为独特的文玩交易的规模性,也是北京最大的鬼市。
想赶鬼市的人必须会熬夜,并且还要懂规矩,这样才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就拿潘家园来说,三点就要赶到,并且还不能带那种大功率的手电,这一路上必须用小手电一路走过去。
因为商家都没有灯,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一路上到底卖的是什么。
其次就是交流了,鬼市不允许讲价,想要好东西,必须要自己下决心。
如今的社会也会有一些摸金人通过不正当途径搞来好东西,并且都只能在鬼市上才能售卖,所以在鬼市上一般能看到白天看不到的东西,甚至是国宝级别的东西。
相比于白天的大集,一块五两块的大葱和白菜,鬼市叫价也不乏千万之数,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赝品,要不要全凭自己的眼力。
除此之外,鬼市还不允许退换货,也就是买了不合适,明天再去可就没这个说头了,因为鬼市都是现场看货,长眼了,没问题了,就下手。
还有一点,因为现代的鬼市还延续古代鬼市的规则,手电筒照货不照人,所以今天在这个摊子上买的,明天这个摊位可能就换人了。
若第二天早上你怒气冲冲过来说自己被骗了,人家怎么会承认。
最后鬼市不允许问东西出处,不管是现代工艺的残次品,还是粽子身上的陪葬,都不能问,这也是对于摊主最基本的礼貌,看准了就询价,摊主基本上就是用手语交流。
如果是初次逛鬼市,除了要准备好通宵之外,到了鬼市最好还是要多看少买,而现代的鬼市很多人也都是体验一个氛围。
因为晚上黑灯瞎火,只有点点手电筒照来照去,不仅仅给商家一些安全感,还让顾客体会到了不一样的阴森感。
而如今网上购物,还有超市购物都已经是常态,明码标价还有司空见惯的商品可能已经见怪不怪。
鬼市的存在除了是中国民俗的一种传承外,还是普通生活的一种调味。
虽然鬼市并没有人声鼎沸的喧闹,但是并不意味着鬼市的人就不多,当你去了鬼市才知道什么叫鸦雀无声的热闹。
中国的鬼市除了吸引国人之外,还吸引到很多老外,所以晚上去鬼市的时候,见到用熟练的手语和摊主交流的外国人这已经是见怪不怪。
甚至很多老外就想通过这种当时淘到几件中国的宝物,回去留着传家用。
就是因为鬼市的特殊性,很多老外来到中国轻而易举就淘到了不少的宝贝,于是鬼市就成了老外古董圈口口相传的好去处。
甚至来到鬼市的外国人都要比中国人还要多,有些讲究的摊主也不想东西流出去,另一方面也想多赚点,所以看人下菜碟也是常有的事儿。
所以头次去鬼市,最主要的还是多看,掌握一下鬼市的基本规矩,等眼力成熟了或许能淘到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