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客户端 田佳玉 通讯员 林慧芹
2024年,环翠区把基层治理和社区运营作为工作重点,先行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运营模式,社区资源进一步拓展,服务场景进一步丰富,治理队伍进一步壮大,制度机制进一步规范,实现了“政府提效能、群众享便利、社区可持续”的三方共赢。
空间换服务
让优质资源与居民“直接见面”
室外寒风凛冽,位于竹岛街道兴威社区的居民活动室里却是暖意融融,大人孩子齐聚一堂,亲自动手感受传统民间艺术泥塑的魅力。
童心飞扬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威海一家教孩子绘画书法的专业机构,2024年他们先后在竹岛街道5个社区开了5家分店,但一分钱租金也没花。“因为我们参与了环翠区的社区‘红色合伙人’计划,社区为我们提供免费场地,我们为居民提供文化艺术类服务作为‘租金’。”中心负责人牛立红说。
作为威海市的中心城区,环翠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区是老旧小区,服务业态落后、公共空间利用不足,为了让这些老旧小区“活”起来,环翠区联合山东大学(威海)、环翠区国运公司成立了环翠区社区运营中心,对社区空间规划、市场主体招引、社区产业发展等进行重新设计,让居民在家门口、楼底下就能享受到多样化、更优质的服务。与此同时,环翠区出台《社区空间入驻项目评审评估办法》,明确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社区空间运营的申报条件,保证项目质量。连续4年开展“威雁竞飞·优才计划”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先后招募200余名大学生作为“青年规划师”,参与社区运营项目开发规划,累计提供社区服务60余次。左手公益、右手市场,用市场化思维运行社区公共空间,一场场“变形记”在环翠上演。目前,通过空间换服务,环翠区已经招募红色合伙人290人,打造市民学校、旅途驿站等全新服务场景106个。
丰富服务场景
把“幸福圈”越画越大
创新社区运营机制,环翠区不仅持续做好社区生活常态化服务场景,还将运营的方向放在了提升品质、丰富内容上,把居民的“幸福圈”越画越大。
在环翠楼、鲸园、张村等镇街,社区开办“社区夜校”,由社区低租金提供场地,市场主体让渡部分收益,为居民推出书法、乐器等多项“点单”式课程,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和社区“人气儿”。在羊亭、温泉、桥头等镇街,社区联合培训学校、人力资源公司等,发起“社区微业”,根据居民实际需要,推出传统手工、保健按摩等多元化的技能提升课程,既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也为就业困难群体及宝妈等搭建了就业桥梁。竹岛、嵩山、孙家疃则聚焦满足居民、游客等不同受众需求,依托城市书房,引入“书房+亲子阅读”“书房+共享咖啡”“书房+文创非遗”等新模式,兼顾书房管护和商业活动,在节省财政资金的同时也使管理更为专业。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