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硅谷科技与产业政策协同发力、建立完善的南繁种业质量基础体系……7日开幕的政协第八届三亚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委员们围绕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三亚种业发展有何优势?三亚市政协委员杨毅说,除了区位、气候等优势外,目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国内23家顶尖农业科研院所及高校分支机构入驻三亚崖州湾科技城,重点在南繁科技、深海科技和热带农业等领域开展人才教育、科研活动。37个省部级及以上科创平台,逐步形成由“国字号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本省科研机构”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互补型科研创新体系;8个院士工作站、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3095名高层次人才在崖州湾畔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一批批种业科技创新市场主体加速汇聚,中种集团、国投种业等一批头部种业企业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累计注册种业企业3000余家,认定南繁种业CRO企业15家,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孵化器共享试验平台16个。南繁种业产值从2022年的83.54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20亿元,2024年有望再创新高。
“但南繁种业产业也面临着资源整合与规模化不足、产业化发展不充分、科研与市场结合不紧密、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中国种业国际竞争力需提升等问题。”杨毅说,从产业整体思维和系统思维的角度看,南繁种业存在横向联合难、纵向贯通难、创新突破难等挑战。
对于如何创新南繁种业高质量发展,杨毅建议从产业联盟、创新发展、探寻自贸港南繁种业走出去路径、加强南繁基地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着手。
“南繁硅谷建设过程中,三亚市充分发挥其地理气候、政策资源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校集聚。然而,随着南繁硅谷建设的不断深入,科技与产业政策的协同不足问题逐渐显现,制约了创新资源的整合与效能的发挥,影响了南繁硅谷的高质量建设。”政协委员陈冠铭建议加强南繁硅谷科技与产业政策协同发力。
南繁硅谷建设存在政策协同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畅中,政策协同不足主要是目标导向不一致、政策实施路径缺乏协同机制,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畅主要是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模式单一、联合研发机制不健全、评价体系侧重点不同、科研成果转化难等。“应从优化地方政策支持体系、加强政策执行力和落地性、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等方面完善研发支持政策、强化成果转化激励。同时,制定面向产学研主体的配套实施细则,支持各类种企开展技术创新,优化金融支持服务等促进种业创新深度融合。”陈冠铭说。
目前,南繁种业计量基础设施不全,计量服务的覆盖面不够。同时,缺乏涵盖种业全链条各要素的标准体系,品牌培育支撑不足等问题不仅影响南繁种子和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种业高质量发展。
在加快南繁种业质量体系建设方面,致公党三亚市委会建议构建完善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体系,谋划创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和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快推进南繁种业标准化建设,探索制定国内首个南繁种业产业标准化体系,加快设立南繁种业检验检测平台,加强质量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及质量基础设施资源跨区域融合共享等。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