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挂着企业,是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山东省财政厅、人社厅近日印发《支持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财政政策》,给出一揽子措施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出连续三年每年培育10个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市、区),在分配就业补助资金时予以500万元额外补助,支持提升县域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就我国国情而言,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人口不可能大量涌向大中城市,只能走以县域为主要吸纳体的城市化道路。在人口向县城集聚的同时,提升县城的载体功能,增强县域就业吸纳量,显得越来越紧迫。山东提出培育一批高质量充分就业县,对乡村全面振兴,乃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都是关键棋招。
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多维度概念,涵盖了就业机会、就业环境、就业结构、人岗匹配、劳动关系以及就业质量等多个方面。这些标准共同构成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旨在实现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良性互动。对照高质量充分就业标准,目前县级层面显然有待登阶进位。
长远看,培育高质量充分就业县,离不开完善的人力资源市场支撑。人力资源市场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性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和调节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人力资源市场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生产、流动、分配和运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受传统体制的影响,普遍认为统筹城乡就业管理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市场就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还不能适应城乡就业一体化的需要。
目前,县级以下还没有建立统一标准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多数乡镇(街道)社区均未能建立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乡镇(街道)社区、村组没有规范的就业服务机构,缺乏现代化的信息网络,更没有专门的职业培训机构,难以向农村劳动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明显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突出短板。
补齐短板,是实现县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呼唤。推进统筹城乡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按照城乡人力资源市场一盘棋的思路,亟待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自由流动、自主择业、平等就业的体制机制,引导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地区间有序转移,逐步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当务之急,要强化农村就业服务和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消除人力资源市场的空白点。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构建高标准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制,对于实现当地城乡各类人员充分就业十分重要。
为此,山东“支持高质量充分就业若干财政政策”提出,“支持提升县域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推行数字赋能服务新模式,各级财政统筹相关资金,支持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就业创业服务、搭建服务载体,促进就业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这意味着,高水平信息化人力资源市场要有序下沉到底,覆盖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形成一竿子插到底的就业服务网络,这将为广大农村充分就业提供有力支撑。
满足企业用工需求,让劳动者就业如愿以偿,需要人力资源市场当好“媒婆”,牵线搭桥。一个县区,劳动者就业和市场主体都不愁,才称得上高质量充分就业。(文/张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