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在东亚国家高发,且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其双侧颈内动脉末端进行性闭塞伴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因形似“烟雾”而得名。近年来,我国烟雾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仍存在诸多争议。2024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发布了新版专家共识,对烟雾病的诊疗进行了全面更新。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与患病率:地域和种族差异显著,亚洲发病率高。日本发病率最高,我国大陆部分地区患病率较高且逐年增加,欧洲和美国相对较低。

年龄分布:确诊年龄跨度大,儿童多在5-9岁发病,成人发病高峰因地区而异。

性别分布:多数研究显示女性患者较多,但我国部分地区研究结果不同。

遗传特征:约12.1%的患者有家族史,存在一定遗传倾向,多个基因位点与之相关,环指蛋白213(RNF213)基因突变研究较深入。

诊断及评估要点

评估内容:全面采集病史、体格检查,重视认知功能和人格改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影像学诊断“金标准”,CT、MRI可用以评估脑实质损害及颅底异常血管网,CT血管成像(CTA)、磁共振血管成像(MRA)逐渐成为其筛查评估的主要方法,多种检查评估血流动力学和脑代谢。

分期系统:Suzuki分期广泛应用但有局限性;侧支循环分级基于全脑DSA,与病情密切相关;柏林分级系统可评估临床严重程度和预测术后并发症。

认知功能评估:约1/3-2/3患者有认知障碍,影响多方面认知域,术前和随访评估很重要,推荐使用成套神经心理学量表,结合多种技术综合评估。

诊断依据:DSA和MRI/MRA的表现为主要依据,同时需排除多种合并疾病。

鉴别诊断:单侧烟雾病和疑似烟雾病需鉴别,疑似烟雾病诊治参考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建议全面评估,多模态检查辅助诊断。

治疗方法概述

药物治疗:预防缺血性卒中及对症处理,包括抗栓、钙通道阻滞药、他汀类、止痛、抗癫痫、神经保护药物等,但各类药物应用需谨慎权衡利弊。

手术治疗:血流重建术是有效治疗方法,包括直接、间接和联合血流重建术,各有利弊,应个体化选择手术方案,把握手术时机,妥善处理伴发动脉瘤,同时注意手术资质认证。

康复治疗:总体参考卒中康复方案,主要包括肢体康复锻炼、缺血预适应等。近年来,神经调控技术如经颅磁刺激(TMS)正逐步应用,但缺乏高级别证据。

围手术期管理

并发症管理:常见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TND)、卒中及癫痫,需早期诊断并针对性处理,如控制血压、使用氧自由基清除剂等。

预防措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抗血小板治疗、控制血压等有助于预防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癫痫应尽早药物控制并完善检查。

结语

新版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全面、详细的诊疗指导,有助于提高烟雾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但仍需更多研究完善相关内容,推动烟雾病诊疗领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24, 40(03):220-229.

扫码下载原文献

以上内容由依瑞德集团医学中心整理,

有不足之处请指正,转载请注明出处。

获取更多前沿资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 | 脑卒中重症康复指南

TMS联合fNIRS:神经调控成果速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